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9月07日 版次:A04
刷牙的方式要正確,才能有效預防牙肉萎縮。
牙肉萎縮雖然不是疾病,但會使牙縫變闊,影響外觀之餘,也容易積藏食物殘渣、導致牙齒敏感等情況。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陳溢謙講解牙肉萎縮的成因及治療方法,並教讀者正確清潔牙齒,預防牙肉萎縮。 現代人注重牙齒的健康及整潔,每天刷牙已是基本動作,陳溢謙醫生指出,一般人最易忽略的牙肉萎縮成因,是刷牙過分用力,導致牙肉損傷,繼而萎縮。陳醫生表示:「大部分人只知道要大力刷牙,對牙縫和牙齒內側面的清潔不足,而牙齒外側面則出力猛刷,外側雖然乾淨,但會導致刷蝕牙腳,引致牙肉萎縮的情況。」細菌積聚 牙齦的牙菌膜累積而形成牙周病,也會造成牙肉萎縮。陳醫生解釋:「當病人有牙周病時,牙菌膜會積聚至牙肉邊緣,尤其在後牙的牙縫,長時間累積會導致牙肉牙骨發炎。當牙骨開始下陷,牙肉失去原本的承托,進而出現萎縮。早期的牙周病,牙肉會率先紅腫(炎症),隱藏了牙骨開始萎縮的事實,隨後紅腫變得嚴重才會令人察覺。至於治療方法,控制牙周病要從細菌入手。有些細菌藏在牙肉裏(牙周袋),需要向患者注射麻醉藥後才能深層清潔所有牙周袋位置。另外,病人應適當護理牙齒,使用正確的器具及方法清潔牙縫,尤其牙齒的內側。」牙腳位置不當 牙腳位處牙骨外也會增加牙肉萎縮的可能性,陳醫生指出:「牙骨又名為牙槽骨,正常情況下,牙齒在牙槽骨內形成,前後左右也有骨頭承托,外面再鋪上牙肉保護。萬一牙齒移出牙骨,牙肉失去承托,就有機會導致萎縮,例如牙齒不整齊,某顆牙齒被擠出牙骨,或病人在矯正牙齒時只顧排齊牙齒,沒有留意骨頭位置等,都有機會造成牙齒被推出牙骨,導致牙肉萎縮,需要找牙醫生矯正。若牙齒不夠位置長出來,被推出牙槽骨,醫生會考慮替病人拔掉小臼齒,讓牙齒重新排列在骨頭內,改善牙肉萎縮的問題。」 牙肉萎縮後不會回復及再生,陳醫生指出:「如果是水平骨喪失(Horizontal bone loss),無論採用什麼方法,即使做手術,都很難把其補回來。如果牙肉損蝕的位置只在牙齒的中間,而兩側牙縫位置較少受到影響,可以通過手術修補牙腳損蝕,通常會在上顎取肉移植。在很多情況下,牙肉萎縮及牙骨萎縮都無法根治,只能阻止病情惡化,因此及早預防非常重要。」由刷牙預防 預防方面,首要是有效清潔牙齒,尤其牙齦及牙縫。陳醫生建議:「要控制刷牙力度,如使用手動牙刷,刷毛不要太硬,刷時力度不要太大,將兩顆牙齒為一組清潔。使用電動牙刷時要控制力度,宜用可選擇力度強弱的電動刷牙。牙線、牙縫刷、牙線棒都是清潔牙縫的工具,選擇合適大小也十分重要。在醫學角度,水牙線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代替牙縫刷及牙線。至於清潔口腔產品的成分,牙膏的氟素不可或缺。氟素可以鞏固牙齒,防止蛀牙。牙膏亦具有功能性,例如有抗敏效果及強化牙肉,無論使用任何護理及功能的牙膏,也需要適當地刷牙及檢查。」
陳醫生補充定期進行牙科檢查,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能保持牙齒健康。
記者:Kar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