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2031年全通
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3月31日 版次:A04
發展局展開了一系列宣傳及公眾參與活動,包括舉辦導賞團和攝影工作坊等。發展局供圖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偉立報道:為連接港島北岸海濱長廊及南區多條現有海濱及郊野步行徑,施政報告提出在香港島建造全長約60公里的「活力環島長廊」,目標是在2027年底前駁通九成長廊。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在網誌表示,長廊至今已駁通八成,強調會推動項目提速增效,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局方預計2031年底前大致完成工程。
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3年5月就環島長廊的整體規劃、走線和不同路段的優化方案展開可行性研究。網誌表示,為了盡快駁通環島長廊和改善部分現有路段的步行環境,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3年底分階段展開工程,例如在域多利道近摩星嶺一段行人路進行樹木美化工程,並駁通了連接大潭篤水塘水壩底至港島徑第七段的行山徑等。
網誌續指,最近進一步駁通和開放的路段包括北角東岸板道(西段)、沙灣步行徑和加多近街海濱長廊。今年起亦會陸續駁通東岸板道(東段)、南灣泳灘至舂磡角配水庫和鶴咀道至石澳泳灘的行山徑等,以及優化現有海濱長廊和步行徑,從而貫徹締造宜居城市和推動綠色旅遊,致力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理念。
五段主題路徑各有特色
網誌介紹,為了讓不同年齡或興趣人士都能在環島長廊找到各自的樂趣,工程團隊將環島長廊分為五段主題路徑,提供不同消閒玩樂好去處。每段主題路徑各有特色,如維港徑可走進維多利亞港的懷抱,體驗動靜皆宜的多元化海濱空間;夕霞徑可欣賞壯麗日落,沉醉於夕陽與晚霞交織的美景;漁怡徑能認識漁民生活,發掘香港漁業文化和歷史;晴沙徑可享受清新海風和美妙海浪聲,漫步美麗沙灘;綠悠徑則穿越綠樹繁茂郊野,探索生機盎然的大自然。
環島長廊整體設計圍繞三個主要概念,包括以人為本、社區共融;歷史文化及香港特色;以及發展與保育。
環島長廊沿途安裝特別設計的指示牌,採用擴增實景技術(AR),讓市民可以透過掃描環島長廊標誌連結至相關網頁,了解項目最新資訊、路線建議、特色景點簡介、交通資訊等,並因應個人喜好和路線難度等,選擇合適的路段,探索香港島不同地區的美景、歷史和文化。
隨着環島長廊項目的推展,土木工程拓展署展開了一系列宣傳及公眾參與活動,亦在社交媒體設立專頁,介紹環島長廊背景、工程內容和公眾參與活動,將市民及遊客的建議融入項目規劃和設計中,提升他們對環島長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此外,土木工程拓展署會與旅遊事務署緊密合作,利用合適的渠道向旅客推廣環島長廊及周邊景點。
土木工程拓展署亦會繼續與不同政府部門、相關持份者及專業團體協作,落實駁通餘下的路段,包括連接香港仔海濱至深灣碼頭徑、杏花邨至筲箕灣,以及南朗山至苗鍾徑的步行徑,並有序地推展不同路段的工程,以期在2031年底前大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