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稅戰」看中美之興衰

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4月16日    版次:A02

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謝湧海

中美關係作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其發展態勢直接影響全球經濟格局。美國自2018年以來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科技戰,日前又瘋狂地挑起了「史詩級」的關稅大戰。美國屢敗屢戰,屢戰屢敗,這次關稅戰必將再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以失敗告終。

關稅戰作為一種貿易保護主義手段,旨在保護本國產業,但是,對美國而言實質上帶來的傷害遠大於收益。美國發起關稅戰的初衷是減少貿易逆差、吸引產業投資、保護國內就業,以及改善政府財政狀況。但美國的多家知名智庫和跨國財團都不看好這一策略,他們分別預測關稅戰有45%至60%的機會令美國經濟衰退。

從理論層面分析,關稅戰將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推高企業生產成本和消費者生活開支。美國作為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消費大國,其經濟結構決定了難以在關稅戰中佔據優勢地位。

從美國歷史看,1930年為應對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制定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提高進口關稅,導致兩年後美國進口下降66%,出口下降61%,加劇了大蕭條。另,1971年尼克遜總統為了應對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和美元貶值而增加關稅,結果造成嚴重的經濟滯脹,他本人也因「水門事件」被彈劾下台。2002年小布殊政府對鋼鐵產品加徵關稅,最終因WTO裁決和國內產業受損而撤銷。這些教訓清楚表明,單邊關稅措施不僅損害貿易夥伴,更會反噬本國經濟。因為美國製造業對全球供應鏈具有較高依賴度,其進口商品中約30%為中間產品,關稅的實施將直接增加本土企業的生產成本。若高關稅導致產業鏈中斷,可能對美國製造業造成顯著負面影響。

從產業角度看,美國作為農產品出口大國,中國曾為美國最大農產品進口國。2018年因美國對華挑起貿易戰導致美國大豆出口暴跌70%,農場破產率創八年新高。

從外部環境看,關稅戰將加速全球供應鏈重構,削弱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貿易環境中,當其他國家通過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實施關稅壁壘削減措施時,美國企業可能面臨相對較高的市場准入成本。實施單邊主義政策可能使美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從貿易數據看,由於美國政府長期依賴美元霸權,利用鑄幣權印鈔票向全世界買、買、買,令其經濟結構失衡,產業空心化,這種結構性的貿易逆差逐年擴大。關稅戰不但解決不了貿易逆差,只會令其貿易帳和經濟結構變得更加糟糕。

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其難以承受長期關稅戰。作為消費驅動型經濟體,關稅政策的實施可能引發通脹壓力,通脹的持續存在或將導致美國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一狀況可能進一步推高國債收益率,加劇財政壓力,並對經濟增長產生抑制作用。美國經濟在特定情況下可能面臨滯脹風險,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當前全球價值鏈深度整合的背景下,歷史已經證明,貿易保護主義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而是問題的根源。美國若執意繼續關稅戰,終將付出遠超預期的經濟代價。

自2018年以來,美國相繼發起貿易戰、科技戰以及關稅戰,這些舉措在特定階段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在中央政府的有效領導與宏觀調控下,結合前瞻性的戰略部署,我國憑藉完整的工業體系與十四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優勢,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推動下的科技成果顯著增長,逐步應對並化解了來自美國的多方面經濟挑戰。反之,打了七年的經濟戰,使得中國以更快的速度補上了自己的短板,加速了經濟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進程。

1,打造出一個獨立自主的科技強國。事實表明,我國在過去7年裏,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電動汽車、軍事科技、智能製造、現代通訊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已趕上或局部超越美國。例如,我國在短短幾年內,以驚人的速度建成一套完整的芯片產業鏈。如果沒有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中國絕對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裏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去從事芯片研發和製造。

2,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024年我國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額達到了175萬億元,同比增長43%。

3,中國在國際多邊合作方面取得長足發展。為了擺脫美國的遏制,我國一方面擴大對外開放,另一方面開展平等外交。

目前,我國已經是「一帶一路」「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東盟加三」等組織中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同時,美國已從我國最大貿易夥伴降為第三大貿易夥伴。經歷了七年貿易戰,2024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43.85萬億元,比2018年的30.51萬億元增長44%。

經過貿易戰和科技戰的考驗後,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中國的綜合國力已達到較高水平,在某些領域已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這一認知不僅在中國國內得到普遍認同,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廣泛關注。特朗普挑起的關稅大戰絕不會令美國變得更加強大,只會進一步催化中美的興衰進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