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駁斥「產能過剩論」 新能源市場需求廣闊

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6月13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張麗娟報道:國新辦12日舉行新能源產業發展及政策吹風會。工信部和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把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多等同於「產能過剩」有悖常理和常識,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從全球市場供需關係看,未來需求空間很大,中國新能源產能不僅沒有過剩,反而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負責人王世江介紹,2023年中國的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銷量全球佔比分別超過了80%、75%和60%,分別有7家、6家和4家中國企業的產銷量排名居全球前10位,相關產業技術實現了全球的引領,質優價廉的新能源產品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認可。總體上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激發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巨大活力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巨大動力,同時也加大了全球新能源的產品供給,不僅為全球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綠色優質的生產生活體驗,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卻被相關國家指責是依靠補貼出口國內的過剩產能。商務部政策研究室負責人丁維順強調,出口多意味着「產能過剩」的觀點完全站不住腳。他認為,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是各國基於不同產業的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合作;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實背景下,供需問題要從全局來看,不能只看一國,當今世界的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產和消費都是全球性的,因此要在全球視野下來進行供需的匹配和調節。中國產業補貼政策合規,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適用於各類市場主體,所有企業均可平等享受,不存在世貿組織所規定的禁止性補貼。

「中國新能源產品契合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更好地滿足了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所以我們認為它還有很廣闊的需求市場空間。」王世江介紹,據國際能源署研究,為實現碳中和目標,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需要達到約4500萬輛,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貨量的4倍多,均遠超目前全球供給能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