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建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2月13日

港投公司昨公布與醫療機構新風天域集團展開戰略合作,推動跨地域醫療科研及臨床實踐協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具備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條件,港投公司將醫療範疇選為今年首個項目,反映對這方面的重視。

將香港建設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是特區政府的發展目標之一,不僅可滿足本地和灣區日益龐大的醫療需求,令大眾享受到更先進的服務,亦有助推動醫學科研進步,打造醫療產業成為強勁的經濟引擎。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研究和高效率的醫療衛生體系,更擁有大灣區跨境醫療協作之便,必須加以善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主動有為在醫療事業上不斷推陳出新,與內地持續拓寬和深化醫療合作,朝着建設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目標穩步邁進。

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香港具備專業的醫療服務及配備一流的醫療設施,擁有眾多國際一流的醫學學術研究人員,各大高校的醫學院一直致力推動高質量且具創新性的醫學研究,並將科研轉化為更佳的臨床服務。例如港大醫學院近日公布,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的藥用口服砒霜,可用於治療高死亡率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整體存活率超過97%,成為獲得美國、歐洲和日本專利的藥物,亦是香港醫學史上重要里程碑,為廣大病患者帶來新希望。這些卓著表現及專利科技,有助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企業在香港推行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匯聚更多的前沿科研人才,形成醫療高地。

更有利的是,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大灣區的建設更把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塑造健康灣區等列入重點合作內容。近年香港持續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醫療合作,包括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涵蓋醫生、護士、放射師及物理師等不同臨床醫護專業;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立「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通過「港澳藥械通」等打通數據、樣本、藥械的跨境應用。與灣區其他城市優勢互補,香港不僅可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人手壓力,助力大灣區醫護人才庫的建立和水平提升,亦為臨床研究等方面提供大量的病例數據支撐,找到醫療創新應用新場景,更好打造完整的醫療科技產業鏈,令本港醫療發展能夠從區域融合中再上一個台階。此外,本港有着豐富的中醫藥資源,且在註冊機制、融資和對外推廣上有優勢,在中醫藥標準化和國際化發展方面更好發揮引領及推動作用,亦是建設國際醫療樞紐的重要優勢。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系列政策,包括擴展「1+」審批機制至所有新藥;推動港深合作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在香港、內地和海外審批上市;吸引全球頂尖創新企業和研發機構落戶香港,建立第三間醫學院等,有助提升香港醫療專業的世界地位和區域優勢,吸引更多醫學人才。未來香港要用好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優勢,尋求改革突破,在推動藥物研究和醫療設備的研發、打造臨床轉化和應用高地、擔當國家醫療創新的國際聯繫人、國際醫療創新人才門戶、建設「健康中國」方面持續發力,在官、產、學、研各方共同協作下,加速發展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