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談青年發展藍圖
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11月17日 版次:A01
麥美娟希望善用當下環境與條件,為市民尤其是青年做實事。 記者 蔡啟文攝
本屆政府銳意做好青年工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首度制訂青年發展藍圖,希望為年輕人解決「四業」問題,即學業、就業、創業、置業。她希望年輕人知道,特區政府與他們在一起;亦期望年輕人擁有主人翁意識,具有正面、正向思維,對國家、對香港的發展有擔當,作出積極貢獻。
香港商報記者 林駿強
培養青年對民族對國家認識
麥美娟表示,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在競選政綱裏就提及青年發展藍圖。她說,今次是香港第一次制訂青年發展藍圖,局方就此舉辦超過100場諮詢會聆聽年輕人意見,並與不同政策局一起梳理收集得來的建議。她希望藍圖能培養青年對民族對國家的認識,令他們對國家對香港有承擔,並具國際視野。
麥美娟希望藍圖能為青年解決「四業」問題。談及置業,她分析道,這不僅年輕人要面對,所有階層、不同年齡層都要面對,而解決置業問題亦不止限於青年發展藍圖,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有很大篇幅針對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有信心在數年內可處理到。
至於青年參政,是近年熱門議題之一。麥美娟形容,青年是未來社會棟樑,他們對社會事務及政策的意見、建議都十分重要。施政報告除了提倡協助年輕人做好生涯規劃外,亦提出政府各部門成立青年組織,籌辦不同青年活動,希望讓青年了解政府部門運作及相關專業情況。
「自薦計劃」擴青年參政
政府提出「青年參與倡議計劃」,並將「青年委員自薦計劃」擴大、加深。麥美娟說,現行計劃中,年輕人可自薦參加政府委員會,如大嶼山諮詢委員會、公民教育委員會等,現時有約60個類似委員會能讓他們自薦參與。在地區層面,政府會成立兩個委員會——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和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她稱兩個委員會遍及18區,將開拓更多位置讓年輕人自薦參與。她期望到2024年,年輕人出任委員的數目增至不少於180個。
麥美娟說,透過不同自薦計劃可令年輕人參與,既了解政府運作,又了解政策建議背後原因。她特別指出,上述兩個都是地區委員會,年輕人可就熟悉的社區所需設施及服務提出意見,參與過程中能讓他們更認識社區、社會,更重要的是有歸屬感。
青年工作既重量更重質
施政報告提出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麥美娟稱,關愛隊概念是凝聚力量,讓地區內有心服務社區的義工參與其中。首先在荃灣、南區試行成立關愛隊,由當區民政專員擔任總指揮,專員之下分若干小隊,服務一小區,並因應地區特性做好服務。
麥美娟強調,關愛隊按地區特點服務協作,做好地區治理工作,當地區出現事故時,關愛隊能動員協助處理。以今年初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為例,當時社區不論是地區組織及義工都聯合起來,既進行探訪又運送物資,做了許多防疫抗疫工作,也為政府工作帶來啟示。
本屆政府工作方向是以結果為目標。麥美娟解說,KPI(關鍵績效指標)除了讓公務員明確目標外,另一重意義是可以量化工作的KPI,讓市民看到公務員的工作成效。當然,政府有些工作不只單看數字亦要看質素,例如青年工作。她說,青年工作不只看實習、交流計劃的「數目」,更要看政策背後能否達至意義、目的,就是既要重量更要重質。
本屆政府青年發展工作
訂立「青年發展藍圖」
▶關愛青年人,重視全人發展,提供有利環境,讓他們對未來抱有盼望,自強不息,在社會盡展所長,貢獻香港、國家以至世界。
▶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青年人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置業上面對的困難。
推出「青年參與倡議計劃」
▶進一步擴大「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目標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參與計劃的諮詢委員會數目,由現時60多個翻兩倍至不少於180個,發揮作為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鼓勵青年參與地區建設──選定兩個與地區事務相關的委員會並開放部分名額,讓青年人自薦為委員,鼓勵他們就地區工程、青年發展和公民教育等議題發表意見。
深化政府部門及職系參與青年工作
▶鼓勵政府不同部門和專業職系組織青年小組,定期舉辦活動,加深青年對它們的了解,引導青年尋找職業路向並體驗團隊文化。
拓闊青年視野
▶政府會與各界合作,推展多元活動和拓闊青年視野,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培養正確的大局觀。
▶政府會恒常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推動參與企業聘請和派駐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
資料來源:2022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