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4月16日 版次:A04
作者簡介:吳文豹,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自己的理論學說。
李時珍畫像
明代醫藥家李時珍(公元1518至1593年),又名可觀,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東門外瓦硝壩人(今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他出生於醫學世家,醫德高尚,醫術高明,被稱為醫聖。 在臨床行醫的實踐中,他發現藥物書籍中有許多錯誤地方,而且有不少遺漏之處,深感影響到病人健康與治療。所以他下決心,在他34歲那年開始編寫工作,為了編寫好書籍,他博覽群書,查考資料,總結經驗,同時還經常向藥農、樵夫、山人、獵人等請教求證。還親自到深山曠野考察,收集各種藥用植物、動物和礦物標本,並對一些藥物親自栽培、試服,為的是對藥物得出正確認識。一次他經過河南的一個驛站,看到一群過路的車夫在煮食一種粉紅色的花,車夫告訴他這種花叫旋花,可以增力氣強筋骨。經他驗證後,把它寫在《本草綱目》之中,主治為外補損傷,益氣續筋。還有,早在宋代中醫學家已應用曼陀羅花作為麻醉藥。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他冒生命危險,吞服曼陀羅,證實確有麻醉作用,並把它寫入《本草綱目》之中。這一發現,對後世影響很大,現今還在研究曼陀羅的麻醉作用。 經過27年的辛勤努力,李時珍於1578年,他60歲時編著完成了《本草綱目》這部醫藥巨著。書中共記載了藥物1892種,其中植物藥1195種,動物藥340種,礦物藥357種,為中國藥學史上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醫藥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稱讚李時珍是「真北門以南第一人」。《本草綱目》在李時珍逝世三年後才在南京刊行,不久就風靡全國。之後很快傳入日本、歐洲,被譽為「東方醫學巨著」。據目前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在世界流傳有日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種譯文本。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稱《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李時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使全世界都認識到中國的中醫中藥,受到世界讚美,充分顯示了東方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