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教練創健體會 普及視障人士運動

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5月12日    版次:A04

林威強退役前為港隊田徑代表,現時專注健體會的教練工作。

健體會常於學校、機構舉辦講座及蒙眼體驗,與公眾分享視障人士經歷。 (圖:健體會提供)

健體會現有逾170位運動員,分為金鐘、屯門、石硤尾等5個隊伍。會內義工由各行各業人士組成,有做了十多年義工的退休人士,亦有剛加入、滿懷熱忱的年輕人,也有陪完子女做功課後外出透氣的父母。他們有的靦覥青澀,有的開朗健談,面上掛着粗幼不一的笑容,交織成一張溫暖的百家被。帶領這群義工的,是人稱「魔鬼教練」的林威強。

棄港隊教席 創辦健體會

健體會創辦人兼總教練林威強來頭不小,他曾是香港男子110米欄紀綠保持者,歷任港隊田徑教練,現擔任健體會總教練外,還任職中學體育教師和成人跑步教練。林Sir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成立健體會的初衷是普及視障人士運動。「健體會前往不同的視障機構做宣傳,活動過後一般只能吸引三四人參加,但他們訓練後覺得效果不錯,便會和朋友分享,到時就會有成群的視障人士報名,所以,口碑很重要。」健體會的口碑建基於對義工的嚴格要求,嚴以律己的林威強也嚴以待人,他半開玩笑地告訴記者,若有義工或跑手遲到,每遲一秒須罰做一下掌上壓,既能起阻嚇作用,又能強身健體。採訪期間,林Sir不忘指點跑手要注意跑姿,跑道上的視障跑手腰背瞬間挺直。每次訓練,幾位在場的教練會為每一位視障跑手配對一位領跑員,並在跑步時從旁指導。「無論運動員的視力程度如何,都不允許他們獨自跑步,以策安全。」 健體會創辦初期只有林威強一人擔任教練,為了更好地管理會務,他決定卸任港隊教練,「港隊教練大把人爭住做,但健體會沒了我,就沒有人會教這班視障運動員了。」健體會成立於2010年代初期,那時智能手機及WhatsApp等通訊軟件不像今天般普及,林威強為了組織練習,向運動員和義工逐個發短訊,每月自掏腰包繳付數百元短訊費。經過十多年努力耕耘,健體會現有約300名活躍義工,以及逾30位義務教練。林威強表示,社會不乏愛心人士,每次健體會帶視障運動員參加渣馬,賽後都會接獲十數通馬拉松選手的來電,表示有意加入義工行列。不過,徒有熱情不足夠,要成為領跑員,必須細心。健視人士生活中習慣依賴視覺,未能由視障人士的角度思考。林威強分享,曾有跑手帶朋友來幫忙,因對方缺乏引領視障人士的經驗,沒跑多久就帶跑手撞向柱子。為防止此等意外,健體會義工須接受培訓才能成為領跑員。課程教導義工如何與視障人士溝通,例如讓視障人士牽手肘的引路法、準確告知方位的時鐘定位法等。「培訓人員會安排義工戴眼罩,互相領路,由行走到慢跑,讓他們設身處地體驗視障人士的需求。」林威強表示,課程不但能讓義工掌握基本領跑技巧,還能篩選不夠細心的人,「本會不會讓這類義工擔任領跑員。」

既要普及也要規範 除了跑步,健體會還不定期舉行瑜伽、伸展運動以及室內划艇班,讓視障運動員體驗不同種類的運動。林威強透露,計劃日後增添更多運動項目,「如果有適合的場地和足夠人手,希望能辦游泳班。一位視障人士學游泳須由多位義工輔助,很『奢侈』,但對肥胖、關節脆弱的視障者來說,游泳比跑步的效果更好。」健體會不但在本地推廣視障人士運動,還在內地進行播種工作。林威強指內地視障跑手團體比較年輕,且許多由視障跑步愛好者自發組織,沒有系統性的訓練或專業教練指導,有些甚至會讓視障人士單獨跑,「這樣難以提升運動員的能力,還有受傷的風險。」他期望健體會未來能為內地視障群體出一分力,將跑步訓練普及並規範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