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打造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

馬會擬2026年從化辦賽事

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6月09日    版次:A02

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關員展開進境馬匹檢疫監管。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報道:馬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項目,粵港跨境賽馬常態化運輸是重要內容。據統計,自2018年8月粵港跨境賽馬常態化運輸以來,截至2024年6月8日,廣州海關共監管保障超三萬匹次賽馬安全、順暢往返粵港兩地。香港賽馬會表示,對2026年開始在從化馬場舉辦常規性國際水平賽馬賽事更有信心。廣州海關正研究推進檢疫證書電子化粵港兩地互查互認等任務,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

從化馬場為最高標準飼養中心

位於內地首個獲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的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從化馬場),是目前內地最大規模、最高標準、最為完善的純血馬飼養訓練中心,佔地150多公頃,擁有四條跑道、12棟馬房、馬醫院、馬泳池等設施,可容納超過1100匹賽馬。

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駐馬場辦事處主任張震亞介紹:「目前從化馬場常駐馬匹超過500匹,每月平均進出口馬匹約110車次,賽馬以每周『三進三出』的方式往返粵港兩地。」同時,海關實施賽馬「一次審批、多次往返」和飼料飼草「一般審批+特許審批」的檢疫審批制度,以及動物檢疫證書「一車一證」等創新舉措,粵港往返賽馬通關時間得以有效壓縮。

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副總經理范綺明表示,海關不斷優化通關監管模式,馬匹進出境通關時間由原來近七小時,縮短至五小時以內,馬匹在粵港兩地往返更順暢、更安全。此外,海關推出的預裁定展期政策,配套的飼料和檢測樣品等通關效率也提升,讓馬會對2026年開始在從化馬場舉辦常規性國際水平賽馬賽事更有信心。

推進馬匹兩地檢疫證書互認

馬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項目,為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廣州海關強化科技應用和改革創新,把「支持賽馬產業高質量發展」納入「智關強國」行動重點實施項目,積極探索研究大灣區跨境賽馬監管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粵港跨境賽馬常態化運輸提供最大程度通關便利。

針對賽馬頻繁往返粵港兩地的需求,廣州海關對粵港跨境賽馬開展在途運輸智能監管、應用查驗新技術,通過紅外感應測溫、芯片掃描上傳等措施輔助監管,打造集運輸通關、現場查驗、隔離馴養、疫病監測的高效監管閉環,馬匹無須停留「秒」通關、跨境往返「自由行」。

另外,廣州海關亦加強與香港漁農署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粵港往返馬匹疫病監測計劃》,實現雙方統一監測項目、統一監測方法、互認監測結果。

從化海關副關長雷建海表示,海關正研究推進檢疫證書電子化粵港兩地互查互認,推動進境馬匹通關切換為跨境快速通關模式等任務。海關亦會持續加強粵港兩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馬匹便利通關和一體化監管,助力從化馬場二期工程、廣州從化國際賽馬發展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高起點、高定位、高水平的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