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8月18日 版次:A02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巴黎奧運會圓滿結束,社會關注運動員資助額過低問題。香港體育學院會定期檢討運動員資助機制,預計9月開會討論。體院院長蔡玉坤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精英運動員的資助涉及公帑,不可能是無限,運動員亦不是體院員工,資助不應視作薪酬。
冀外界不應將資助看成薪酬
體院下的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分為六級,晉身奧運賽事的精英至少達第五級,每月有逾1.1萬元或以上資助;未入選奧運的全職精英運動員屬第六級,每月有約7100元資助。蔡玉坤表示,運動員並非體院員工,提供資助的初心源於以往不太重視體育,因此設立資助機制,令運動員可以發揮專長,期望外界不要將資助看成薪酬。
蔡玉坤表示,運動員最初獲得的資助屬於「入門版」,一般在2至3年後可以提升資助。他以跆拳道代表盧蔚豐為例,指盧蔚豐在奧運前的資助額約1.1萬元,在奧運奪得第7名的成績後,下年度資助已提升至3.2萬元。
被問到有否運動員選擇放棄離開,蔡玉坤指出,一定會有人放棄,但趨勢不是很多,強調會盡量協助運動員做好生涯規劃。他說,如果有潛質的運動員放棄,就不會有如今的好成績,強調精英運動員一定與比賽成績掛鈎,因為精英培訓就是汰弱留強。
出席同一節目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體育學院副主席鄭泳舜說,當局對精英運動員投放資助是愈來愈多,體院亦會定期檢討運動員資助機制。
對於有意見批評運動員接拍廣告影響表現,鄭泳舜相信,運動員大部分時間是專注體育,但運動要產業化,必定會有「明星」承托,體院亦有部門協助運動員接拍廣告,他認為除了可增加個人收入,亦有助推動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