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總論壇談創新求變共建未來
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18日 版次:A02
一眾演講嘉賓與中總首長於論壇合照。
【香港商報訊】記者康鈞淼報道:香港中華總商會昨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中總論壇2025」,論壇是該會慶祝125周年會慶的首個活動,以「創新求變 共建未來」為主題,邀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擔任主旨演講嘉賓,剖析新一年香港經濟發展前景。
論壇設有兩個對談交流環節,邀請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亞瑪特、新加坡商會(香港)主席(替任)傅光燊及香港加拿大商會主席譚建中,以海外投資者角度,探討香港的優勢與吸引力。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商湯科技香港公司戰略顧問尚海龍、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辦公室主任楊玲、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及廣州億航智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裁特助許偉東,就產業創新與CEPA新動力如何在大灣區拓展新機遇進行交流分享。
以創科為經濟注入新動能
陳茂波指出,去年香港經濟穩中有進,經濟增長預計為2.5%,金融市場、招商引資、創新科技等領域的發展較為亮眼。展望2025年,陳茂波認為,香港經濟仍處於結構調整,加上全球政經環境複雜多變,尤其是美國政府即將換屆,地緣政治將為內地與香港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預期今年是市場波動較大、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一年,惟機遇是大於挑戰。
陳茂波表示,香港需用好「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發揮好「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角色與功能。特區政府將積極識變、求變,聚焦於鞏固提升傳統優勢,不斷促進金融產業改革創新,為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合作提供資金、專業及高增值服務支持,並以創科為經濟注入新動能,開闢新賽道。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將能變中求成。
稅制改革須審時度勢
至於財赤問題,陳茂波表示,會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應對,大方向是節約政府開支,但強調基建開支不會減少,未來幾年每年基建開支約900億元。他解釋,香港正積極發展北部都會區,不能拖慢進度,政府會通過發債等方式善用市場資金,恢復財政平衡,支持各個項目按時完成。他預料在維持發債規模的進度下,5年後未償還債務佔香港GDP比例將達13%至14%,仍處於相當低的水平。
談及稅制改革,陳茂波稱要「審時度勢,一步步來」,不能影響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亦不會影響中小企業和市民重建資產負債表的空間,在開源上將非常謹慎。
蔡冠深:
工商界可助內地與國際接軌
中總會長蔡冠深致辭時指出,環球局勢複雜多變,香港各界必須識變、求變,展現「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捉緊中央政策「組合拳」帶來的機遇,配合國家及特區政府主動出擊,全面提升香港綜合競爭力。香港尤其要注重提升國際化特色,強化「內聯外通」獨特功能。
蔡冠深又指,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發展引擎之一,工商界要積極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作用,協助內地與國際規則標準制度體系接軌,攜手打造大灣區國際級品牌中心,形成超級品牌產業集群,並加強灣區跨境電商合作,落實產品統一認證與檢測標準,促進產業鏈與供應鏈創新管理,並逐步輻射到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