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亞太區總裁康瑞博談中國機遇
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4月02日 版次:A01
康瑞博(左)表示,在全球經濟格局加速重構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迎來歷史性戰略機遇。
隨着全球經濟逐步從疫後低迷狀態復蘇,各國經濟結構正經歷深刻變革。在此進程中,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成為重塑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力量。瑞銀財富管理全球聯席總裁及亞太區總裁康瑞博(Iqbal Khan)在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表示,在全球經濟格局加速重構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迎來歷史性戰略機遇。作為亞太區業務負責人,康瑞博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增長、國產AI技術的革命性突破與香港的樞紐優勢,正在共同勾勒出一幅全球資本與科技創新深度交融的新圖景。
香港商報記者 謝嘉敏 唐藝丹 趙師越
香港是灣區資本聯動核心引擎
香港作為國際樞紐,促進國際資本流動,助力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並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人口規模超8600萬、GDP突破1.9萬億美元的高速增長經濟區中扮演核心樞紐角色。康瑞博強調,香港不僅是大灣區的樞紐,也是國際資本進出中國內地的首選通道,更以「極具韌性的商業生態系統」持續吸引全球投資者。瑞銀深耕香港市場超過60年,在內地市場發展已有35年,親歷香港經濟周期的起伏,康瑞博指出,其樞紐價值不僅未受削弱,反而隨着中國繼續開放的戰略深化持續增強。
近年來,通過家族辦公室稅制改革、港股通機制優化等政策創新,香港進一步鞏固「雙向開放」橋樑地位。康瑞博特別指出,香港正通過各項全球關注的活動增加吸引力:作為全球三大藝術展之一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今年吸引逾8.5萬名全球藏家參與,瑞銀也積極參與其中,一直是藝術展的全球戰略合作夥伴。
在制度保障層面,康瑞博認為香港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把全球投資者帶領到中國,同時助力中國企業全球化。「只要現行政策,特別是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監管制度保持連貫性,香港作為全球資本流動樞紐的優勢將長期延續。」
國產AI從技術突破到競逐全球
中國AI技術迅猛發展已成全球焦點,其影響力正從實驗室邁向產業生態與全球競爭舞台。康瑞博以深度求索(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為例,指出這一成果已為中國AI發展帶來動力。他又指,比亞迪推出的5分鐘超快充電池技術,革新了新能源汽車行業。
康瑞博關注到,中國科技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本土晶片推進AI技術迭代,打破了外部技術依賴的桎梏,「這種自主性不僅是科技突破,更是戰略層面的重振。」
他認為,中國AI崛起離不開兩大驅動力:一是支持政策的確定性,二是政府對科技優先的戰略定位。「十四五」規劃將AI列為前沿技術攻關重點,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將科技議題置於核心議程,政策連貫性與資源傾斜為行業注入強心劑。「AI不僅是美國的主題,更是全球競爭的核心賽道,也是中國的主題!」
中國經濟發展韌性持續躍升
談到地方債務解決、房地產市場調整和提振消費需求等,康瑞博注意到,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明確列為優先事項。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對此,他持樂觀態度:「宏觀政策正朝着正確方向推進,消費回暖與科技投資增加將帶動中國經濟持續復蘇。」
針對國際投資者關心的制度穩定性,康瑞博強調:「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的支持具有戰略定力。」瑞銀在中國的布局深度印證了這一信心——在內地與香港擁有超過5000名員工,滬深股通交易份額領先,全面與中國工商銀行開展合作,財富管理業務按計劃擴展……均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最新信息顯示,瑞銀日前宣布,中國證監會已對瑞銀成為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瑞銀證券」)唯一股東的事項准予備案,瑞銀將收購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資公司」)所持有瑞銀證券的33%股權,將其在瑞銀證券的股權比例由67%增持至100%。「全資控股瑞銀證券,標誌着我們在亞太區開展一體化戰略踏上重要的里程碑。」康瑞博進一步指,「這不僅讓我們抓住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帶來的巨大機遇,而且還可進一步參與中國的財富創造。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要政策保持穩定,國際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不會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