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主動調查道路維修保養
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4月12日 版次:A03
觀塘道附近的翠屏道是其中一個監察點,早前在惡劣天氣下發生水浸事故。 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近年極端天氣出現日趨頻繁,政府如何應對與之相關的道路事故及緊急修復工作引起社會關注。申訴專員公署昨日表示,將會展開主動調查行動,審研路政署維修及保養公共道路的工作。另外,政府同日宣布,將於5個水浸風險較高的低窪行車路段推行涉水線系統試驗計劃,實時監察水浸情況,及早處理。
實時監察水浸情況及早處理
申訴專員陳積志昨日表示,由於近年極端天氣引致的特大暴雨時有發生,因路陷、嚴重水浸而封閉道路等情況隨之出現,因此決定展開主動調查,詳細審研路政署的公共道路維修及保養工作,包括道路破損的投訴的跟進、對承建商的道路維修保養工作的監管、大規模路面修復工程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如何應對與極端天氣相關的道路事故等。
因應部分低窪行車路段容易在極端天氣下出現嚴重水浸。政府發言人昨日宣布,將於5個風險較高的路段,包括柴灣道迴旋處、黃大仙龍翔道近黃大仙廣場、觀塘道附近的翠屏道西行線、何文田站對面的漆咸道北及大埔墟南運路鐵路橋底,推行涉水線系統試驗計劃,實時監察水浸情況,及早處理,同時提醒駕駛者前方路段水浸,以減低車輛損壞的風險。路政署將於本月下旬展開工程,相關路段將分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預期下月中旬竣工。
據介紹,涉水線系統的警示標記設於低窪行車路段,路面會有紅色波浪線和涉水線字樣,旁邊設水位標尺,而行車道旁會豎立標誌牌。當積水觸及或淹沒涉水線,代表前方道路最低點的積水深度達0.3米或以上。
今年雨季後檢討
試驗計劃成效
渠務署將於試點路段的最低點設置內澇監測器,收集實時水位數據。當監測器監測到路面積水水位達到預警水平,便會即時通報,渠務署和路政署會派遣應變隊伍檢查及清理淤塞渠道。
當積水深度達0.3米時,現場會有臨時交通指示,運輸署會因應情況發放消息,有需要時警察會到場協助。若車輛在實施臨時交通指示前已進入路段,駕駛者應在涉水線前停車,同時亮起車輛危險警告燈,並按現場指示駕車離開。
政府發言人指出,內澇監測器體積有如手機大小,主要安裝在馬路旁邊,可監測10毫米至5米水深,誤差為1厘米,並利用4G網絡傳送數據,而監測器以鋰電池運作,每次使用大約1年,5個試點工程費用大約70萬元。發言人表示,今年雨季後會檢討試驗計劃成效。
若試行效果良好或推至全港18區
對於政府推出涉水線系統試驗計劃,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表示歡迎,認為可以讓駕駛者知道前方路況。他解釋,過去當有路段出現水浸時,由於無法得知積水深度,部分司機會勉強前行,導致汽車死火,繼而引致道路堵塞。他相信此套系統可以有效監測路面情況,讓各部門加快動員處理,而由於本港各區都有較低窪路段,若計劃試行效果良好,建議政府考慮將計劃推展至全港18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