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5月09日 版次:A02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標誌着我國首部專門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綜合性法律正式誕生。其對於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象徵了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讓民營企業吃下了一顆最強的「定心丸」。
民營企業發揮重要作用
法律共9章,包括總則、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附則,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在鼓勵科技創新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提出國家鼓勵、支援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支援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科技攻關專案,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等。當前,民營企業在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民營企業貢獻了全社會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每10個新開發的產品中就有8個來自民營企業;每1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有9家是民營企業。民企的科技創新,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去年,DeepSeek橫空出世,為人工智能產業投出一枚震撼彈,該成果表明我國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已具備國際競爭力。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台,正呼應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今年2月17日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企業是經營主體,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是第一位的。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強自主創新,努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對企業的支持政策已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寄予期望。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
在保障民營企業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專門設有服務保障及權益保護的章節,為民營企業的合法經營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法律列明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經營自主權等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應當遵守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式;不得超許可權、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物等。這均與習主席的講話: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一脈相承。
此外,法律特別提到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統籌協調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相關工作。為確保民營經濟的持續發展,相關架構已在政府體系內建立,該機制旨在保障《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有效實施和持續推進。
港企與內地企業同等待遇《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實施明確規定,香港企業在內地註冊成立外商投資企業、合資企業或獨資企業時,將被認定為境內民營經濟組織,並享有該法律所保障的公平競爭環境、投融資支持以及權益保護等法定權利。這對大大小小在內地經營的香港企業有着重要意義,法律明確規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以外的領域,民營經濟組織,包括在內地經營的香港企業可以依法平等進入。
法律明確「國家堅持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要求政府採購、招標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對各類經濟組織平等開放,禁止設置限制或排斥條款。香港企業可藉此突破市場准入壁壘,參與更多領域的競爭,尤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化基礎設施等領域獲得與內地企業同等待遇。《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台,為香港企業在內地註冊的民營經濟組織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與機遇。香港企業可藉此法律東風,深化內地布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從習主席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企業內生動力第一」,到《民營經濟促進法》將「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升格為國家法律原則,國家正以法治力量理順民營經濟發展邏輯。這部法律不僅是民營企業的「護身符」,更將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