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7月23日 版次:A02
藍蓮
由啟德方艙改建成包括「青年驛站」旅舍等青年園區的「啟航1331」項目,日前正式投入試營運,這標誌着香港在資源活化、優化青年發展及提升土地運用上邁出一步。計畫首階段提供250間經濟型客房,並以實惠租金供青年團體申請入住,單人房最低每晚僅需200港元,擁有才藝的青年將享有優先申請資格。博盛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邱詠筠表示,項目將提供大約2900個房間,可供約5000人入住,並希望項目成為「孵化村」,提供平台予青年嘗試發展文化、藝術、體育等範疇,也歡迎海外大學生申請入住,營運初期亦會與文化、藝術、體育團體合作。作為啟德體育園周邊首個大型青年住宿設施,「啟」能有效滿足青年短期住宿需求,進而促進更多不同類型青年及藝術活動的舉辦,計畫更具備潛力發展為特色旅遊點,為青年提供交流平台,拓展社交網絡、提升個人技能與競爭力。
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啟德方艙自疫情結束後便一直空置,佔用龐大土地空間,單是管理費每月便需支出約40萬元,三年多來累計公帑開支超過千萬元。如今改建為青年驛站後,不但能減省政府開支,若按現時最低房價計算,全年收入可望達數千萬甚至過億元,真正做到「地盡其利、物盡其用」。即使營運機構採自負盈虧模式,政府不獲直接收益,但透過釋放空間價值、創造社會效益,其間接回報遠超帳面的數字。
事實上,青年驛站早已成為不少城市的新趨勢。以鄰近的深圳為例,數年前已設立多處青年驛站,附近有科技園、休憩公園和商業圈,而且交通方便,專為來深工作的青年提供短期免費住宿與生活支援,一方面降低青年融入城市的門檻,另一方面亦激活當地創意及創業氛圍。香港酒店在旅遊復蘇後價格偏高,不少來港參與藝術、交流或比賽的青年團體,長期面對住宿成本壓力。啟德青年驛站能夠為本地及海外青年提供實惠、舒適的選項,配合啟德體育園未來舉辦大型賽事,可望成為支援活動的重要設施,紓緩青年在短期住宿上的壓力,同時也要做好交通配套,以便利旅客與市民的跨區流動。
釋放更多使用潛力
從文創、體育到旅遊,青年驛站可作為「城市活力點」的樞紐。除供給旅客住宿外,該項目同時規劃設有藝術展覽、交流空間,未來更可結合志願服務、文創市集、青年論壇等,發展多元應用場景。另一例子為石硤尾的美荷樓青年旅舍,自活化後成功吸引不少本地及海外旅客居住,更成為打卡熱點與文化教育場地。類似模式若能複製至「啟」,更可串連體育園、郵輪碼頭、跑道公園等設施,構建一條「青年文化走廊」,進一步增強啟德的區域特色與吸引力。
方艙隔離設施是特殊時期下的重要設施,如今疫後形勢轉變,原有資源不宜閒置,更不應淪為浪費。全港9個方艙合共5萬個單位,目前雖有部分已轉為過渡性房屋或其他用途,但仍有不少尚未充分使用。在社會逐步形成共識下,政府可積極探索不同形式的活化發展,例如結合創科育成、青年創業、社福機構臨時營運空間等,讓空置方艙重生為創新平台。活化並非單一部門之責,未來可推動跨部門合作,引入公私營參與,推行靈活租賃、短期試行、場景式改造等機制,釋放更多使用潛力。
「啟航1331」只是起點,背後反映的是香港對青年支持模式、城市空間規劃與公共資源再配置的再思與再出發。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青年驛站」旅舍和青年文化藝術交流空間等配置,面對土地緊張與青年發展多元化的雙重挑戰,政府應繼續以此為契機,建立更完善的政策框架,推動青年驛站從空間服務走向社會功能,為青年「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