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0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01日
甜食是胃炎患者的「大敵」,宜少食。
上班族生活忙碌、三餐不定時,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等問題,其中胃炎是較常見的都市腸胃病。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薛立威講解胃炎的症狀及治療方式,並介紹預防方法。 薛立威醫生指出,胃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胃炎是由於胃黏膜受到刺激或感染引起的短期炎症,通常會在幾天或幾周內自行緩解,但在病程中可能會出現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胃氣脹等症狀。最常見的刺激物包括藥物 (如阿士匹靈等)、酒精、過分辛辣或酸性的食物等。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性胃炎,例如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或真菌感染,幽門螺旋菌是其中一種經常引起急性胃炎的細菌。慢性胃炎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胃黏膜炎症,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慢性胃炎可能導致胃黏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等問題,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長期而嚴重的慢性胃炎有可能產生病變,增加胃癌的風險。大部分輕微的慢性胃炎都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比急性胃炎輕微,例如胃部不適、噁心、食慾不振等。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的胃酸刺激,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長期吸煙、飲酒、不良的飲食習慣等。」 胃炎症狀因人而異,不同類型的胃炎,症狀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見的胃炎症狀: 1. 感到上腹部疼痛、不適或脹氣感,在進食後加重或減輕。 2. 感到噁心和嘔吐,這些症狀在早晨或空腹時尤為明顯。 3. 感到食慾不振,進食量減少。 4. 導致腹瀉或便秘。 5. 感到胃灼熱或胃酸倒流,在夜間或躺下時尤為明顯。 6. 伴隨其他症狀,如口乾、口臭、噯氣等。 若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胃炎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和症狀而有所不同,薛醫生表示:「醫生會處方抑制胃酸的藥物(如H2受體阻抗劑),中和胃酸值。如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會處方抗生素加高劑量和質子泵抑制劑。如病人需要服食止痛藥,盡量以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止痛藥代替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斷食法或加重胃炎病情
胃炎患者應少吃甜食,薛醫生解釋:「糖分在腸道難以吸收,會令腸道排出水分,形成肚瀉。近年標榜零卡路里的飲品,其甜味來自不能被腸胃吸收的糖分,所以引致的肚瀉情況會更嚴重。」近年流行不同的斷食法,最常見的有「168斷食法」,薛醫生解釋:「有研究顯示斷食法能減輕身體發炎,加速新陳代謝,亦可能對恢復腸道細菌微生態有正面作用,但暫時尚缺乏嚴謹的醫學研究去證實。如本身患有急性胃炎,或比較嚴重的慢性胃炎就要多加留意,因長時間斷食或會加劇胃炎病情。」 對於胃炎患者來說,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十分重要。薛醫生建議:「胃炎患者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粥、清蒸魚、蒸蛋等。應多吃高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選擇低脂肪的食品,如瘦肉、雞胸肉、魚肉等,以及非刺激性食品,如煮熟的蔬菜、飯糰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也應多吃,如酸奶、酸菜等。」 預防胃炎的關鍵是避免胃黏膜受到刺激,薛醫生建議:「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期飢餓,避免食用過度刺激性、油膩、辛辣食物等。保持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品。控制壓力,如適當休息、運動等。避免飲酒和吸煙,過量飲酒和吸煙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適當用藥,避免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阿士匹靈等會刺激胃黏膜的藥物。同時要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如避免吃生的食物,保持個人衛生等。」只要避免不良飲食習慣、保持健康生活規律,自然有助預防胃炎。記者:嘉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