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香港已成亞洲綠色金融中心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05日

【香港商報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出席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時致辭時表示,香港已經成為亞洲綠色金融中心,去年在港安排或發行的綠色可持續債券總額超過800億美元,按年增長逾40%,發行規模約佔整個亞洲市場的三分之一,顯示香港作為區內卓越平台和服務提供者的領先地位。

陳茂波說,香港是充滿機會的地方,處於有利地位,可抓住全球綠色轉型帶來的機遇;透過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姊妹城市合作,香港的創新和科技實力將進一步提升。而憑藉在基礎研究、商業化、金融、先進製造等方面的優勢,大灣區必將成為擁有完整金融和產業鏈支撐的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內地政府和企業在綠色融資方面信任香港,早前深圳、海南等省市政府合共在港發行約200億元人民幣的綠色債券、永續發展債券和社會債券。

香港樂為全球綠色轉型作貢獻

陳茂波強調,香港熱衷於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貢獻,歡迎東盟、中東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利用香港的金融服務。今年5月,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宣布發行在基建融資證券化先導計劃下首批基建貸款抵押證券,價值約4億美元。這些證券涵蓋亞太、中東和南美洲的25個項目。其中,1億美元涉及綠色、永續發展以及社會責任項目。

今年2月,本港嘗試了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發行,乃全球首次。此次發行基於區塊鏈技術,大大縮短結算流程,從通常的5天縮短到2天。這凸顯了香港將金融創新應用於債券市場和綠色金融的能力。

另外,碳交易也是推動脫碳的重要工具,香港證券交易所旗下的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於去年10月推出。自推出以來,Core Climate的參與者數量增加兩倍,達到近70人。

余偉文:港綠色分類法獲正面回應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於論壇上論述了綠色金融框架分類和風險敞口,金管局擁有一個數據資料庫,香港分類框架在其上搭建。他認為,未來香港分類法的互通性會更強。

余偉文表示,香港分類法從對香港比較重要的幾個領域手展開,即能源、運輸、建築、廢棄物管理。構想提出後,很快便得到了業界的正面積極的回應。香港綠色分類框架對綠色產品有一致的定義,因此減少任何染綠的機會。接下來,金管局將拓展現有的四個領域,目前正就通訊科技等領域進行探討。他強調,通訊科技是重要領域。

在同一場合,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談到,金融機構以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披露標準作為共同語言,企業綠色轉型需要資金集資時,若未能使用此共同語言,國際資金可能不作考慮。她認為,有必要使香港公司機構熟悉ISSB披露標準,證監會有必要向上市公司管理層推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