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才顯效 插班生日多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06日
鄧飛(右三)表示,非本地人才家長對安排子女來港就讀需求殷切。 記者 李銘欣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銘欣報道:港府近年推出多項輸入人才計劃,衍生殷切教育需求。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與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近日一項調查發現,75.8%的非本地人才選擇讓子女來港就讀中小學,其中近四成人擬選擇入讀資助中小學,直資學校亦有近三成。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和鄧飛預計,隨各類「搶人才」舉措推行,來港插班的人將愈來愈多,相信可以緩解學校收生不足的問題,促請當局暫緩對中小學的合併重置計劃。
DSE課程對外地家長有吸引力
教聯會及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今年9月中以問卷成功訪問到326名非本地人才,了解他們對子女在港接受教育的需求。其中,「高才通」佔21.9%,22.7%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17.4%來自優才入境計劃。
調查發現,75.8%的受訪者傾向讓子女來港就讀中小學,其次有18.1%受訪者選擇讓子女留在原居地上學,3.7%選擇讓子女到海外讀中小學。選擇讓子女來港上學的受訪者中,有39.7%的人選擇讓子女在香港入讀受資助的中小學,27.5%選擇直資學校,21.1%選擇國際或私立學校。
至於會選擇什麼中學課程和公開試,63.2%選擇考香港中學文憑試(DSE),13.8%選擇國際教育文憑試(IB),1.2%選擇英國高級程度考試A level。而升大學的目標,48%受訪者希望子女入讀QS排行榜世界百強的香港之大學,34.3%擬往海外升讀世界百強大學。
尚海龍指,在為子女選校方面,受訪者受子女數量及性別、經濟情況、家庭受教育背景及子女升學打算等影響。
鄧飛稱,63.2%的家長選擇讓子女報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即DSE課程,數字是報讀國際文憑課程即IB課程的5倍,但亦有18.6%的家長表示仍未決定,需要深入了解情況,反映DSE課程對非本地家長有一定吸引力,但在宣傳推廣工作上仍須加大力度。
「搶人才」下來港學童愈來愈多
記者會上,專才家長代表高先生說,先前在內地創業,現育有兩名分別為小學四年級和二年級的兒子。因教育問題,他曾申請移民澳洲,適逢香港推出「高才通」,其後轉來香港發展,提交申請僅三日便獲批,現時兩名兒子均入讀香港國際學校,因為想讓兒子將來赴美升大學。
同樣創業的方先生,一家來港前已獲得希臘永久居留權,適逢「高才通」計劃,他們認為內地、香港及東南亞都是將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加上香港地理位置最佳,幾個小時飛機就可走遍各個區域,所以來港發展。目前,兩名分別小二和K2的女兒,正就讀本地資助學校。
浙江大學IT系本科畢業生蘇先生,現正創業,女兒正在本港直資中學就讀,選校時以英語環境為優先考慮,所以最終為女兒選擇了全英教學的學校。
尚海龍和鄧飛均認為,隨各類「搶人才」項目深化推動,以上這類遍及各年級的來港學童將會愈來愈多,本港學校收生不足情況或能得到較大紓緩,因此教育局應延緩對中小學的合併重置計劃,同時亦應與相關政策局聯合做好更精準的學生人數估算。
鄧飛續指,非本地人才家長對安排子女來港就讀需求殷切,香港教育優勢多元化,無論是訓育、輔導、領袖生訓練,還是全人發展、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專業支援等,均覆蓋素質教育範疇,給各類輸入人才的子女提供了多元化教育的選擇。他認為,應將香港學校教育全面展示出來,讓家長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