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首務做好區議會選舉

民建聯須轉型「治理型政團」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06日

陳克勤表示,接任主席首要做好12月的區議會選舉。記者 林駿強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駿強報道:民建聯領導層早前換屆,由陳克勤接任新一任主席。他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面對區議會選舉,並視做好12月10日的區選準備工作為「重中之重」。他透露會全力以赴爭取在全港44個直選區派人參選。他呼籲民建聯支持者、新地區治理體系政策的支持者,都要出來投票。此外,他說民建聯在新時代之下,要轉型為「治理型政團」,變成一個推動、協助良政善治的治理型政團。

陳克勤表示,雖然民建聯會轉型為「治理型政團」,但仍然很重視選舉。他說作為一個政團,選舉是很重要的工作,亦是外界去看一個政團是否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他指出,要推動良政善治,必須在議會內,不論是區議會或是立法會,都要有足夠的議席或影響力,才可以將市民的聲音帶給政府;同時將政府的施政,透過議會這個平台有效地在地區落實。

冀19位黨內議員參與輔助區選

他強調民建聯一定會派出最優秀、最合適的人去參加區議會選舉;更會爭取在44個直選區都派人參選。他談及願景時說:「希望民建聯議員辦事處,總有一個在大家附近,可以直接服務市民,解決他們日常生活面對的困難。」他說直選以往都是民建聯的優勢,因為地區服務得到市民支持及認可。

在選舉備戰工作方面,民建聯已進行內部討論。陳克勤稱希望19位黨內的立法會議員都能參與輔助選舉的工作,如直選議員可跟進自己的選區;選委會、功能界別議員則到不同地區,協助推動工作。他特別指出選委會界別有更大的責任,就是將選委會工作及選舉的經驗,傳授給參與地區委員會選舉參選人。他解釋說:「兩者的選舉模式比較相近。區議會新選制下進行地區委員會選舉,對地區同事來說未必太熟悉。如何拉票、做選舉工程,選委會界別議員可以幫手做工夫。」另外,他說民建聯19名立法會議員不會參加區選或被推薦成為委任議員,是希望給予更多參政機會予成員。

呼籲支持者踴躍投票

對於參選名單,陳克勤如此回應說:「誰去跑哪一條『跑道』,仍在醞釀中。如何部署選舉是牽一髮動全身。」他稱按以往做法,執委會在臨近報名前將召開特別會議,通過選舉名單。

對於投票率方面,他說不會估計,但一定會呼籲民建聯支持者、新地區治理體系政策的支持者要出來投票。他又說在區議會宣傳方面,特區政府是第一責任人,他舉例指以往區選特區政府會推出宣傳活動,如嘉年華、啟動禮等。他提議政府仿效1998年的立法會選舉,向投票的市民送上簡單紀念品,鼓勵市民投票,又指當年的紀念卡引起了收集熱潮。

工作重點建設香港報效國家

陳克勤提及早前所說的16字工作重點,即是「提升自我、建設香港、報效國家、聯通世界」。在「提升自我」方面,民建聯考慮建立學習機制,將由上而下的學習,令政團不斷有新的知識,適應新時代發展。

「建設香港」方面,陳克勤認為需要提切實可行的政策倡議。他表示新時代下建設香港,不僅是評論政府工作;而作有承擔的政團,更要提出政策倡議,讓政府去考慮,並加以接納及落實。

對於「報效國家」,他說重點是國家安全,民建聯會全力支持、配合與國家安全的相關工作。他稱若果西方對特區政府、社會現況進行抹黑,民建聯會堅定不移地說不,主動向社會澄清。

在「聯通世界」方面,民建聯會加強民間外訪。陳克勤稱除了東盟外,也打算去中東、中亞國家訪問,並聯同商界一起出訪,讓中小企了解投資環境,將商界帶出去;同時帶來投資者,為香港注入經濟動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