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檢討外判制度 倡設公營市政服務機構

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07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信恒報道:工聯會昨日發表「檢討政府外判制度」研究報告,倡議成立公營市政服務機構代替外判制度,帶來更合理的僱傭關係,包括長期僱傭合約、實施生活工資、允許累積年資、合理工作量和改善工作條件。

避免逐利剝削

破寡頭壟斷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透露,已入紙在下個立法會年度進行有關檢討外判制度的動議辯論,引起社會關注。他提到,立法會議員均認同外判制度不滿意,需要檢討改善,大家都在兩方面有共識:外判工作有實際需要,長期聘用是正確的;第二是政府外判工要有體面生活,最起碼會爭取55元時薪、1.1萬元月薪。

工聯會綜合研究部助理主任鹿崇崗指出,外判制度有不少壞處,2012年效益促進組數據顯示政府合約管理費用約為14%,由於四個政府部門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批出458億元招聘20004位非技術工人,如果以平均每個合約年期三年,每年批出76.3億元計算,需花費11億元。其次是社會代價大,同工不同酬,而且政府需透過外判商才能執行,掌控能力較弱。

鹿崇崗倡議成立公營市政服務機構代替外判制度,由政府或其代理機構全資擁有、經營或管理,不以盈利為目的,避免逐利剝削,同時接受市民監督。

工聯會副理事長、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稱,「價低者得」的採購策略被詬病多年問題,而且很多行業形成寡頭壟斷,巨額公帑肥了外判商,基層工友只獲微薄工資,情況極之不公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