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07日
在活動現場,金華贈送佛手
佛手送至在港浙江鄉賢手中
10月6日,香港、金華兩地期待已久的「千盆佛手進香港」活動終於完成了最後交接。來自黃大仙祖庭的「仙果」攜着香氣和祝福,從婺江出發,飄入香江,將這一灣香江水釀成兩地文化共榮、美美與共的美酒,滋潤每一位港人的心田。 范煜琦
清香知我意 寄情入香江
在今年6月舉辦的2023港澳·浙江周活動上,金華代表團與香港方約定,待到秋日,佛手成熟之際,將贈送千盆佛手至香港各界,共享清香。
金華山是黃大仙得道成仙真源之地,山腳下的赤松鎮人民把種植的佛手稱為「仙果」,也有用「仙果」供奉黃大仙的傳統。黃大仙文化從香港走向世界,在港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港澳等地友人、客商去金華山旅遊朝聖仙人,也習慣帶上「仙果」饋贈親友,送去吉祥、幸運的祝福。
現在,除了金港兩地對佛手有着獨特的情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許多信眾都會在家中放置佛手。
佛手的葉色澤蒼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形狀奇特似手,千姿百態。除了顏值高,生於黃大仙祖庭,佛手得到世界喜愛,也因它傳遞着黃大仙文化中的「善」內核。
黃大仙被民間稱為「平安神」,傳說中,他曾廣施藥劑,治癒瘟疫。而佛手就是一味「全身都是寶」的藥材,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
黃大仙的福澤撒入金華山腳下的土地 ,長出了「仙果」,香港向全世界輻射黃大仙文化,使「仙果」名揚。可以說,佛手是港金兩地共同弘揚大仙文化的象徵,也是兩地因善結緣的標誌。
在這個秋日,嗇色園盛情邀請金華方參加黃大仙師寶誕活動,金華送來佛手,清香縈繞中,飽含着來自黃大仙故鄉對香港同胞最誠摯的祝福。
仙果承仙意 文化新傳承
上世紀90年代開始,金華舉辦多次黃大仙國際文化旅遊節,港金互動不斷加深,人文交流不斷加強。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數據顯示,疫情前去金華觀光、探親和商務活動的香港遊客,最多時一年有近7萬人次。可以推測,每年從西九龍出發來雙龍的遊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奔着「黃大仙故里」這一招牌來的。
今年4月,駛經金華的上海虹橋至香港西九龍G99次高鐵列車恢復通行,今年6月,2023港澳·浙江周活動中,金華代表團來港就兩地加強黃大仙文化共建進行深入交流並達成相關協議。
此次借舉辦「千盆佛手進香港」活動,金華正式向香港推介10月份舉辦的金華山黃大仙文化節,邀請香港方人員參加。可以說,今年港金兩地交流因黃大仙文化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兩地的文化共榮、精神共富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金華黃大仙文化研究會負責人說,黃大仙文化倡導「行善積德、懲惡揚善,施醫贈藥、扶貧濟困」等善舉,以「普濟勸善」為己任,體現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善」文化。此次活動中,就有一部分佛手送到了香港學子、青年手中。守護並弘揚中華傳統「善」文化,是港澳僑青年一代不變的中華文化認同,也是金華和香港兩地的共同責任。
為了讓黃大仙文化永葆時代活力,讓一代代青年人能浸潤於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財富中,金華山正努力探索黃大仙文化旅遊融合的新路徑。一首曲風輕快的《金華山上黃大仙》唱遍山野,唱進了校園;《金華山啊,少年的山》講述了少年黃大仙行善四方的故事,也鼓勵全世界的少年都心懷善意,勇敢前行;以黃大仙石羊、道館等為主題的IP文創面向市場發售……不斷叫響這一以「崇德向善」為核心的文旅融合發展特色招牌。
攜手謀發展 合力譜新篇
金華山的佛手早已不是用於供奉黃大仙的「仙果」這麽簡單。在赤松鎮北山口村,現有佛手種植面積3000多畝。從路邊攤變為線上電商、直播銷售;從賣佛手盆栽,到開發佛手果醬、佛手茶以及佛手茶歇點心等衍生產品,佛手早已成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的「致富果」。
其實,香港與金華的商貿往來一直火熱。金華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香港則是全球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今年年初,在香港與內地恢復首階段免檢疫「通關」之際,金華義烏就組織了2023年第一個出境參展團。如今,兩地在黃大仙文化共建的頻繁交流下,也為商貿往來打好了團結協作、攜手共謀的精神底子。
此次活動中,金華代表團也將佛手送到了許多在港鄉賢手中,表達了來自家鄉的祝福和關心,同時也把內地與香港共謀發展的期盼傳遞給了香港各界知名人士。
以佛手為信,兩地攜手再出發,發揮各自優勢共惠共贏,繼續將黃大仙文化這張與世界交往的金名片持續發揚光大,傳承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