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08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信恒報道:新青年論壇昨日公布「香港各世代大學學歷勞工住屋承擔能力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對比1987年至2022年的35年間,香港整體樓價指數升幅達1305.7%,大幅拋離通脹升幅的221.8%。若將樓價指數拆分為不同面積的單位分類,近十年「上車盤」升幅最大,若以2012年至2022年的升幅計算,A類單位(實用面積少於40平方米的單位)樓價指數上升87.3%,高於B類單位(實用面積40至69.9平方米)的82.6%,以及整體樓價指數的79.3%,本身置業能力較弱的年輕世代難以上車。
新青年論壇研究員張培然介紹,今次研究主要是對比不同世代的買樓能力,並把1987至2022年的大學學歷勞工以每五年一個世代作比較,劃分為第一代(1963至1967年)、第二代(1968至1972年)、第三代(1973至1977年)、第四代(1978至1982年)、第五代(1983至1987年)、第六代(1988至1992年)、第七代(1993至1997年)、第八代(1998至2002年)。當中樓價和租金指數是以1999年為基準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則以2019至2020年為基準年。
研究發現,第二和第三代受惠於樓市下跌,置業能力強。經樓價指數調整後,在不同世代的30至34歲大學學歷勞工當中,以中位數計算,第二代的置業能力最高,其次為第三代、第一代、第四代。而第五代和第六代的置業能力最低,而且其置業能力大幅落後年長世代。
冀政府大力增加資助房屋供應
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駿表示,施政報告公布在即,他期望政府能大力增加資助房屋供應,同時亦應繼續支持產業多元化,創科和北部都會區快點上馬,增加更多高技術勞工職位,讓剛畢業大學生有更多發展方向。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樓市現時雖有向下調整的趨勢,但樓價仍然高企,青年人整體置業能力較弱。他樂見政府在增加資助房屋供應上多做功夫,由2014年2000多間居屋上升至今年9200間,但希望供應上可再增加。他又提到,現時的「白居二」計劃,單人配額只有一成,他期望能放寬單身人士配額,讓青年人獲得資格於未補價單位上找到心儀的單位。
新青年論壇幹事陳啟賢促請政府關注青年置業問題,因為青年是未來發展要員,一定要有好居住地方,假如花費大部分金錢租樓,便難以發展自身事業,政府不應只為了經濟好或其他原因去推動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