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2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11日
圖為貨運火車進入哈薩克斯坦南部中哈邊境地區的「霍爾果斯-東大門」無水港。 新華社
【香港商報訊】《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昨日發布,介紹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的豐碩成果。內地學者認為,該白皮書十分應景,是對共建「一帶一路」成就的整體性介紹,是「中國能為世界帶來什麼」這一核心問題的可見答案,成為中國助益全球發展的有力證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白皮書此時發布恰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同時與前不久發布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一道,相得益彰。「白皮書將『一帶一路』的使命、內涵及其高質量建設的具體實踐與過去10年的經驗相結合,清晰闡釋出『一帶一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全球共享的現代化事業的藍圖路線。」
「一帶一路」是和中國同步發展成長的實踐平台。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說:「最初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時,中國也未想到會產生如此大影響,同樣未料到最初產能合作的訴求,能撬動世界經濟。」
沈逸稱,共建「一帶一路」的十年,是反映中國在國際體系中力量佔比和國際舞台上位置變化的十年,白皮書是一個幫助人們衡量、認識和理解此種變化的文本。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十年裏,西方國家總有聲音認為,「一帶一路」為不少共建國家帶去債務陷阱。白皮書對此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事實上,按照平等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十年來,中國與28個國家共同核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推動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重視債務可持續性。
另外,不少智庫專家和國際機構研究指出,幾乎所有「一帶一路」項目都是由東道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而發起的,其遵循的是經濟學邏輯,而非地緣政治邏輯。然而西方總是有些人帶着偏見和疑慮看中國,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地緣政治的一步棋,有戰略動機。
白皮書指,共建「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行的陽光大道,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也不搞基於意識形態標準劃界的小團體,更不搞軍事同盟。(據中通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