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12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蘇尚報道: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參與投資虛擬資產的零售投資者比率升至8%,較四年前明顯上升7個百分點。有23%的18至29歲在職年輕散戶,過去一年曾買賣虛擬資產;30至49歲的佔比只有9%。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於今年6至7月以面對面訪談形式,訪問到約1000名年齡介乎18至69歲、於過去12個月曾持有或交易任何金融產品的零售投資者。調查顯示,8%受訪零售投資者過去一年曾投資虛擬資產及相關產品,較2019年的1%及2021年的6%呈現上升趨勢。
調查同時顯示,96%的虛擬資產投資者均表示知道《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制度》,但約四分之三受訪的虛擬資產投資者稱,投資虛擬資產是為了追求短線回報,虛擬資產是投資趨勢,擔心錯失投資機會。投委會認為,此反映投資者須將已掌握的知識,應用在改善及檢視理財行為和態度,從而作出明智的投資決定。
投委會將加強投資者教育
另外,投委會較早前委託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研究香港虛擬資產投資者常見的投資決策及心態。調查顯示,投資者追求「思考捷徑」,容易高估自己的投資觸覺及對市場資訊的掌握。
根據理大的調查,投資者常見的慣性思考捷徑包括可得性(Availability、即投資者傾向於依賴現成、容易回憶、熟悉度高的資訊);錨定(Anchoring,即投資者過度重視過往資訊,如首次發行價格);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即投資者高估自己能力並盲信能夠跑贏大市)等。
投委會總經理李婉秋認為,市民理財知識良好,但理財行為及態度有待改善及檢視。她提醒,投資者不應只相信互聯網、社交媒體或個別網紅的資訊,而應提高警覺保護財產,亦要謹慎投資和了解產品特性和風險。
李婉秋談到,JPEX事件後,將會針對投資者行為及態度加強教育,明年會推出沉浸式項目及增加講座等,希望加強信息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