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12日
蕭暉榮作品《一帶一路 鳥鳴花開》,設色銀箋,200✕140cm,2016年。
蕭暉榮以「一帶一路」主題畫作,表達愛國情懷,寓意各國文化藝術百花齊放。
畫家簡歷 蕭暉榮,著名書畫家、雕塑家。1960年代初開始從事美術創作並發表作品,連續入選第六至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曾獲優秀獎。2000年代起,於海內外十多個城市舉辦70多次大型個展,出版畫冊和專著50多部。蕭暉榮活躍於內地及本地藝術界,為中國美協第七及第八屆理事、中國藝苑研究學會主席及香港美協創會主席等。
蕭暉榮《一帶一路》系列作品之一《棕煌蜂鳥》。
蕭暉榮鳥蟲篆作品《文明寬容》。
蕭暉榮作品《春暉麗景》,設色紙本,192✕500cm,2010年。
蕭暉榮的銀箋《富貴壽考》以牡丹為主題,象徵富貴吉祥,寓意國富民安。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家在推動全球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合作共贏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今年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畫家蕭暉榮特別舉辦了「東方墨彩.時代宏圖——蕭暉榮教授『一帶一路』藝術巡展」,他在畫展上接受本報專訪,暢談「一帶一路」如何影響他的創作思潮,以及分享了他以繪畫寄語國家繁榮昌盛的愛國之情。
記者:Ruth 攝影:崔俊良
蕭暉榮對記者表示,展覽是為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而舉辦,畫作題材構思已久。「不少藝術家在同樣的主題下會描繪國家的人物、江河風景,但我認為這些題材都流於表面,未能深刻帶出『一帶一路』的精髓。」精擅花鳥的他便以鳥鳴花開的意象展開聯想,生動地展現「一帶一路」的成就,以及自己身為中國人的自豪。「飛鳥能跨越地域,無分國界,寓意『一帶一路』促進各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文化藝術百花齊放。」
從傳統中創新
「我的創作雖然追求新,但不離傳統,不離根。」蕭暉榮說。「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靈魂,繼承傳統是中國人的本分。」蕭暉榮的愛國情懷,以及對中華文化的感悟,都體現在作品之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蕭暉榮便開始「東方墨彩.時代巨集圖」的系列創作。他在2016年創作《一帶一路》系列時花了逾一年,繪畫70幀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鳥類,千姿百態。中國花鳥畫往往離不開鶴、雁、鷹、孔雀等,蕭暉榮在秉承傳統筆墨精神之餘,注入新意,描繪紫藍金剛鸚鵡、美洲紅鸛、白尾熱帶鳥等。若細心觀察,會發現70幀雀鳥有70種不同的神態,趣味盎然。蕭暉榮並根據雀鳥形態、習性的不同,為其設計獨特的姿態和構圖,如捕捉喜鵲在地面跳躍覓食靈動的一瞬,又或擴大畫面,描繪雪雁人字形排列遷徙的場景,惟妙惟肖,足見畫家對花鳥的敏銳觸覺。
百鳥齊鳴象徵和平
另一幅大型主題畫作《一帶一路 鳥鳴花開》,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形形色色的鳥兒穿梭於欣欣向榮的梅花間。蕭暉榮表示,畫作中百鳥齊鳴的景象,象徵「一帶一路」為各國帶來繁榮昌盛的氣象,和而不同,充滿希望和正能量。「我將和平鴿置於畫作中央,牠也是群鳥中體形最大的,因為我認為和平共融是『一帶一路』的核心。」世界各地的禽鳥有的自由翱翔,有的相依相伴,唯獨一隻和平鴿歇於枝椏上,凝視觀者,穩重而莊嚴。
蕭暉榮並且以鳥蟲篆書寫「一帶一路」中的倡議,包括《文化包容》、《文明寬容》、《平等互利》、《求同存異》等。除了《一帶一路》系列,蕭氏的多幅大型作品,也流露了他的家國情懷,並同時呈現了花鳥豐富多彩的面貌。例如描繪歲寒三友之凌霜傲骨的《源遠流長》與《松梅頌》、表現蘭石之淡泊堅韌的《蘭蕙香遠 壽石延年》。他於《春暉麗景》中繼承唐青綠山水風格,將嶺南風情與愛國之情融入「北調南韻」清麗的筆墨中。
蕭暉榮的「『一帶一路』藝術巡展」香港站展期完成後,明年將由阿聯酋廣東商會聯合中東的中國商會,於迪拜舉辦巡展的中東首展,展覽獲得中國駐阿聯酋大使館支持,旨在宣揚文化共融的精神,向外推廣中國書畫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