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15日
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已屆40年,早年曾提出港元應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在退任前夕接受本報專訪時稱,堅持當年的觀點,即港元應由與美元掛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不過,他坦言,今天的港元相對美元處於弱勢,所以今天未必是實施有關機制的最合適時機。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我早年對香港聯繫匯率的看法,至今毋須修正。」於2013年,鄭國漢提出港元應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他續說,因為實施聯繫匯率,香港放棄了自身的貨幣政策,「美國高息時,我們(香港)必須高息,反之亦然,為此香港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港元應與一籃子貨幣掛
有分析稱,雖然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成功保住聯繫匯率,但同時面臨長期資產價格調整,導致經濟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長期低迷及陷入通縮,待中央開放「自由行」後,香港經濟才重拾動力。
他解釋,昔日提出改變香港的匯率制度,旨在爭取主動。但今天決定匯率制度的首要考慮,不能單純為香港的貨幣政策爭取主動權,而是要避免不友善的措施,影響香港與世界的金融聯繫。他續說,今天市場已處於非正常環境,面對中美長期鬥爭,香港在匯率方面的安排要避免「蝕底」。
市場近年就港元未來的討論不斷,除了由鄭國漢提出透過實施浮動管理匯率取代港元與美元掛,還有人提出港元應否改與人民幣掛、港元及人民幣同時成為香港的法定貨幣,甚至直接取消聯繫匯率等。
就港元改與人民幣掛,鄭國漢認為,香港的匯率政策不應只顧內地,當刻人民幣並非全面自由兌換貨幣,而香港貨幣作為國際性貨幣,暫不應該與人民幣掛。
直接取消聯匯亦不理性
那麼,港元何時才可改為與人民幣掛?鄭國漢認為,要等待人民幣能夠自由兌換才可,但這會是很長期的事。即使日後港元真的改與人民幣掛。但若採取固定匯率方式與人民幣掛,而不能作出調整的話,他亦不贊成這樣做。
近年市場有意見認為,香港應將人民幣與港元並列為特區的法定貨幣,鄭國漢不認同這種做法。他更反問:「究竟香港的法定貨幣是什麼?若兩種貨幣並行的話,究竟誰才是香港的法定貨幣?若(買方)欠(賣方)港元的話,就應用港元支付。」
此外,他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港元擔當重要角色,若直接取消聯繫匯率的話,不是很理性。
香港須及早建立替代制度
面對當前地緣政治局勢,鄭國漢認為,當局需要思考「金融核戰是什麼,要如何對付金融核戰,面對當前局勢香港的金融系統有沒有韌性」。他建議,香港應謀求建立替代制度,「即使不能替代現有的聯繫匯率,以及就算是低效的制度,但總好過沒有」。
他解釋,雖然中美雙方都很小心處理問題,但只要其中一方冒險的話,就會發生衝突。若中美爆發金融戰,香港肯定會被波及,「看到美國以何種方式對付俄羅斯,你就會知道什麼都有可能」。
另外,鄭國漢表示,雖然疫後經濟復蘇緩慢,但這是全球性問題,非香港獨有,不擔心港元因此被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