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在滬舉行
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23日
【香港商報訊】綜合消息,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昨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上海蘇河灣大會上表示,從長期來看,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規模龐大、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較為完整,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將是世界經濟重要的增長引擎。
「尤其是近年來,數字經濟、清潔能源、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新動能不斷積聚,帶動中國經濟朝着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轉型升級。」樓繼偉說。
而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成績單。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四季度經濟將會繼續恢復向好,總體保持回升態勢,我們對實現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很有信心。」同時,摩根大通、高盛、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澳新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到5%至5.5%之間。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同樣預測,今年中國將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中國經濟具有很強韌性
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聯席主席、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當天則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政治上有很多的迷霧,透過迷霧來看本質,可以看到中國經濟有很強的韌性。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體現在經濟增長和轉型,「早期我們藉助中間的物體和貨物進行加工,現在可以自己生產中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而且也出口了很多零部件。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空間技術,比如說空間站,從最小的部件到最大的部件都是中國本土製造的。」
梁定邦表示,中國還在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技術進步、法律基建、金融監管等方面獲得很大發展。「比如C919國產大飛機,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在中國生產,更重要是非常複雜的一系列組裝都可以在中國完成。這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實力,也再次證明了中國非常強大的韌性。在面臨各種風險以及各種供應鏈、製造鏈挑戰的時候,中國顯示出強大的韌性。」
第三產業是明年復蘇核心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我們對於中國明年穩定的力量要有清晰的認知,中國2024年總體上會是總量進一步企穩、風險持續釋放的一年。
劉元春指出,穩定的因素裏面,第一點是近期一攬子化債方案和債券發行產生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回歸,將起到明顯的穩定作用。中國在二季度、三季度的財政支出沒有正增長,是最近經濟復蘇比預期相對緩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四季度財政政策回歸,以及對明年方案重新的謀劃,2024年只要積極財政政策真正提質增效,中國進一步企穩沒有問題。
他還表示,無論是房地產還是私人投資的邊際改善已經全面出現了,這種邊際改善明年應該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民間投資今年前三季度依然是負增長,但9月份民間投資剔除房地產之後,是正增長的,並且正增長反彈速度比較快。
「更重要的一個是,目前整個製造業的狀況還是不錯的,但是服務業的復蘇特別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的復蘇和第三產業的投資是我們明年復蘇的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可以把握住,我們明年的穩定性就可以把握住。」劉元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