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分報告 100分信心

李家超:共建更美好香港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26日

李家超昨赴立法會宣讀2023年度施政報告。 記者 蔡啟文攝

市民排大隊取閱施政報告。 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昨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以「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提出一系列增強經濟動能、創造機遇和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措施。由於新一份施政報告內容豐富,宣讀時間長達3小時20分鐘(200分鐘),破歷屆特首紀錄。為鞏固和持續發展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報告除了提出設立8個全新或加強版專責辦公室外,亦提出「八大藍圖和行動綱領」。李家超表示,將繼續以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青年興,則香港興」作為施政藍圖,帶領香港踏上更高台階。

今年推出150項KPI73項屬新增

李家超於新份施政報告表示,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是貫徹「一國兩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施政方向是要強化香港的優勢,把握好機遇,補短板、化風險;施政目標是要讓社會關愛共融,經濟發展蓬勃,市民安居樂業。

李家超提到,本屆政府上任後,一直從「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手,力提高治理水平,鞏固和提升管治團隊的領導力和執行力。他說,去年訂立的110項績效指標(KPI)。(消息指,已經完成106項其中4項有所延遲或修訂。)今年更將推出150項績效指標,其中73項屬新增,77項屬延續,他希望貫徹「做實事、做成事」的施政理念。

帶領香港拓展新經濟增長點

李家超表示,外圍環境充滿挑戰,先進經濟體為應對高通脹而持續加息,削弱環球經濟增長,令香港經濟受壓,整體貨物出口、投資及資產市場表現亦受負面影響。同時,香港亦面對其他經濟體的激烈競爭,應對社會人口高齡化、勞動力不足等挑戰。不過,他認為香港仍有很多機遇和優勢,他一定會帶領香港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深信香港的前景是光明、有活力、有競爭力和發展蓬勃的。

李家超指出,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發展經濟,香港要發揮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的角色,參與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用好《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等措施,積極鞏固和落實「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

以北都為引擎擴大經濟容量

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搶人才、留人才,加強本地勞工培訓,釋放更多勞動力和提升勞工生產力;也會繼續搶企業,加大招商引資,發展多元經濟,支援中小企。除了鞏固傳統優勢產業,政府會發掘新增長點,走產業化路線,推動創科、文化創意、醫藥研發、中醫藥、新能源交通等新興產業發展。中長期而言,政府會強化自身優勢,以北部都會區為發展引擎,以產業導向作政策,繼續建地造地,加強運輸建設,以投資拉動經濟,以基建驅動發展,擴大經濟發展容量。

李家超在結語中表示,香港是大家共同的家園,他接觸了很多市民,聽了很多意見,令他感動的是香港人很熱愛香港,願意為香港付出,形容「市民振奮我的心」。他引述市民說,從不會因為為香港做事而感到疲倦,只會因見到一些總是自我「拆台」「唱衰」的人而感到心痛。他感謝熱愛這個家園的每一位香港人,他們溫暖大家的心,不會讓這些負面心態冷卻熱誠,破壞團結,挫敗意志。

「香港人經得起考驗、靈活、『有橋』,每次都轉危為機,變得更成功、更出眾。」李家超最後說,「我堅信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堅信『一國兩制』,我堅信香港人。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包容共濟,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施政報告十大亮點

1.三大策略起動北都

全面起動發展北部都會區:產業導向規劃;投資融資並用,利用市場力量共建香港;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兩園協同發展。政府短期內將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2.大力搶人才搶企業

加強去年推出的多項搶人才措施,提出發展「總部經濟」,為非中國籍香港居民(包括在駐港公司工作的外國人員)提供「一簽多行」簽證便利,大力吸引外國及內地龍頭企業到港設立公司。

3.「8+8」開拓經濟新增長點

將設置8個全新或加強的專責辦公室,發表8個相關策略、藍圖和行動綱領,加大發展策略產業。

4.提振股市,樓市減辣,支持中小企

減股票印花稅,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和競爭力。為樓市「減辣」,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讓樓市穩健發展。多方面加大支援中小企,包括提供更靈活融資還款安排、開拓電子商機、支持數碼轉型等。

5.優化三鐵三路,加推兩鐵一路

今年底將發表《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優化三鐵三路方案並加推兩鐵一路新項目,完善本港鐵路及主要幹道網絡,以基建拉動發展,加強北部都會區與大灣區城市聯繫。

6.啟動解決房問題

未來十年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需求超標10萬個單位,除可解決上樓長期輪候的問題,更讓政府有底氣解決累積多年的房屋問題,包括房。成立「解決房問題」工作組。

7.建造新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

參考「雲巴」「智軌」及「巴士快速公交系統」等,在東九龍、啟德和洪水橋/廈村建造新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加強地區交通連接,便利市民出行。

8.鼓勵生育,支持新生家庭

推出一籃子措施,包括現金獎勵、優先安排公營房屋、加大稅項扣除最高額等,以行動明確鼓勵生育,以政策支持新生家庭。

9.打造國際大學樞紐,推動職專大學

把政府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資助學生的收生上限擴大一倍,加強獎學金和配套,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10.貫徹「一國兩制」

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的保護;推展愛國主義教育,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明年起舉辦「中華文化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