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5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26日
今年施政報告其中一個重點是維護國家安全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資料圖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鄺美雲 在落實「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特別提到特區政府正全力研究有效的基本法23條立法,並計劃2024年內完成立法,是十分值得支持的;在推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也看出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包括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愛國教育體系,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小組」,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及愛國教育,期望特區政府各部門盡快將有關措施落到實處,真正讓市民受惠。
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 馬逢國 喜見施政報告對中華文化的和歷史的落墨甚多,包括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及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明年起舉辦「中華文化節」;設立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歷史、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等發展和成就,亦會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介紹抗戰歷史;他認同可提升民族自信和愛國精神。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教育與青年研究主管 郭凱傑 歡迎政府提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面對人口老化和人才短缺的挑戰,發展國際教育樞紐以吸引外地人才、支持產業發展變得格外重要。建議政府就宿位等安排,建議政府透過公私營合作,以平衡本地生需求的同時加快擴展容量;另外,為推動海外學生對香港的認知,建議政府牽頭舉辦大型海外教育展,宣傳香港優勢,令海外生的來源更多元化。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駿強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早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時強調,會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他稱會落實特區政府應實踐的憲制責任,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另外,他說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既弘揚愛國精神,並深化市民對國情的認識。
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履行行政主導,落實「愛國者治港」。
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
他說基本法第23條規定,特區應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香港國安法第七條規定,特區政府應當盡早完成基本法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完善相關法律;政府正全力研究有效立法方案,落實特區政府應實踐的憲制責任,2024年內完成立法。
施政報告提出,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會將其職能擴大至涵蓋愛國主義教育,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內容對接,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增設博物館介紹國家發展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及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明年起舉辦「中華文化節」。政府會設立博物館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涵蓋國家歷史、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等領域。專館落成前,康文署會在現有的博物館內設立專廳,率先展示相關內容,深化市民對國家及國情的認識。
施政報告又指,會於明年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由「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而成,重點介紹抗戰歷史,提升民族自信和愛國精神;並與深圳市文物局合作,展覽介紹港深兩地共同抗戰的事。
為幫助全港學生培育習主席回信中提倡的精神,政府今個學年將推行以下措施,一是加強教師培訓。當局會舉辦教師內地考察、到校國安教育教師深化課程,定期提供有關國情、國史的教學資源;教育局將恒常每年於最少50所學校進行國民教育重點視學,通過分享評核結果和推廣良好的實踐經驗,提升國民教育的質素和成效。
二是強化國情學習。就開設小學人文科公布課程框架,於2025/26學年開始推行;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的培訓和國史課程相關的學習經歷;舉辦更多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以及豐富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內容,強化學生對中華文化、國史、國家地理和國家安全的學習。
三是推行多元學習體驗。當局推展「心繫家國2.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系列,增潤學生在認知、情感、實踐的學習,促進學界經驗交流和協同發展。
政策摘要
國家安全
●在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
●力提升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能源、通訊、交通運輸、金融機構等)網絡安全的保護
●推展愛國主義教育
—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
—設立兩所介紹國家和抗戰歷史的博物館
—加強校園內外教育
提升治理
●就指定項目訂立了150個績效指標,其中73個是新指標
●全面落實完善地區治理體系
●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和「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研究不同投資融資方案
●探討與廣東省政府和其他機構合作設立共同基金,投資於大灣區內具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設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加快推動政府服務數碼化和開放更多政府數據
●繼續強化公務員管理,做到獎罰分明,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政府團隊
●強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作前瞻性預防和策略部署
●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制訂《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提升區內聯合應急能力
教育發展
●提高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一倍至40%,並加強獎學金和相關配套,吸引更多外國和內地學生來港升學,讓專上院校擴容提質
●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
●發展應用科學大學,提升職業專才教育至大學程度,為有志在專業技術發展的青年建立康莊大道
●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為資訊科技界別培育本地人才
●推進與內地互認副學位學歷和資歷
●在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教育
●舉辦 「青年發展高峰論壇」,推動本地青年發展
●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提供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