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28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施政報告提出香港發展成醫療創新樞紐,長遠目標是成為國際藥物及醫療器械權威機構。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在記者會講解施政報告措施時表示,要成為國際藥械權威機構,估計需時約八至十年。
料八至十年成國際藥械權威機構
盧寵茂強調,要做到醫療創新,香港需要更主動、更積極、更高效地進行藥械評審和註冊,要成為國際藥械權威機構,需建立藥物監管制度、並得到國家與國際認可,符合國家與國際的標準,過程主要有六個步驟。
第一步是設立全新的「1+」新藥審批機制。機制將於下月1日正式生效,屆時藥物若只取得一個監管機構的註冊許可,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等要求下,也可在香港申請註冊使用。第二步是中國香港申請要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第三步是在明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的籌備辦公室,提出各項建議措施,從而邁向第四步,即真正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
當局在過程中考慮適當的時機,由「1+」機制轉為「第一層審批」制度,即不需要任何其他藥物監管機構的認可,香港可自行以主動評核,按臨床數據評審註冊藥物,這是第五步。而最後一步,是香港經過上述過程後,成為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成員,得到國際認可。
此外,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正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為病人提供公營醫院點對點運送。盧寵茂表示,「救護直通車」的理念是以醫院作為點對點運送,並非為需要即時搶救的病人服務。當病人在當地定點醫院病情穩定,經評估後適合送回香港,才會啟動有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