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第三季GDP增速慢於預期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10月30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最近幾年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在構建本地創科生態圈上取得不俗進展,未來將加快推動本港創科向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圖為陳茂波(中)出席電台節目。 政府新聞處
【香港商報訊】記者蘇尚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面世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發表網誌稱,這份報告除繼續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持續推動「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發展外,更提出以產業導向為驅動力,加速本港多個優勢範疇的發展並發掘新的增長點。
陳茂波透露,「本周將公布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的預先估計數字,雖然是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則較預期緩慢。」他稱,「拼經濟、謀發展」是香港社會當前最主流的民意和最廣泛的共識。本港經濟自今年起穩步復蘇,然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金融偏緊狀況可能維持更長時間,這持續困難的外圍環境無可避免會令本港經濟繼續受壓。由此,施政報告提出以產業導向為驅動力,加速本港多個優勢範疇的發展並發掘新的增長點,涵蓋創新科技、生命健康和醫藥研發、文化創意、中醫藥和新能源交通等,目標是在現有優勢基礎上,透過政策和資源支持,建立更蓬勃、更具規模的產業體系,讓本港經濟發展更有活力、結構更多元,並為市民帶來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
生命科技產業化蓄勢待發
陳茂波以創新科技為例稱,過去幾年,特區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在構建本地創科生態圈上取得不錯的進展。施政報告提出加快推動本港創科向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包括:(一)強化政策推動及執行架構。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及「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分別專責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和新型工業在港發展;(二)提升硬件配套。明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和啟用新的「微電子中心」,加速人工智能和微電子研發方面的發展;(三)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企業,在新設生產設施費用等方面提供更多資助,並探討讓計劃下的企業更彈性聘用非本地技術人員,以推動下游新型工業發展;(四)加強跟內地協作,包括爭取盡快在大灣區內落實跨境數據的安全流動,及跟深圳共同推進港深河套兩岸園區的協同發展等。
他續指,生命健康和藥械研發是創科發展的重要範疇,具有極高經濟附加值。本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衛生體系、兩所位列世界前40的醫學院,而多間大學的基礎研發亦有相當實力和優勢。加上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後大批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集資,「引進辦」今年以來亦引進了不少生命健康科技公司來港落戶,政府亦將很快提出大灣區跨境數據流動的具體方案。可以說,本港整個藥械研發、生命科技的「產業化」已蓄勢待發。
陳茂波說,施政報告提出建立「第一層審批」藥械註冊制度,是推動香港發展成醫療創新樞紐的重要一步。短期內,政府會透過設立全新「1+」新藥審批機制、促進醫管局的臨床研究和試驗,長遠邁向成立獨立的「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管中心」,以實現第一層審批。這將可吸引更多本地和海內外的藥械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研發和臨床試驗,把本港醫療和創科的優勢更好結合,發展為新興的優勢產業。
加強搶企業搶人才搶資本
「除產業導向的發展方向,我們亦要繼續加強搶企業、搶人才、搶資本,包括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海內外公司到港設立總部或區域分部,並引入機制以吸引更多外地公司遷冊香港。」陳茂波一一細數:人才方面,政府會擴大「高才通」合資格大學名單;把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的限額提升一倍;提出便利更多海內外高才生在港工作的試驗計劃,增加他們畢業後留港發展的機會。
要實現產業導向、驅動經濟持續發展,土地和基建發展也須跟進到位。「我會領導新成立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研究和審視各種可行的融資方案,包括善用市場力量,槓桿市場資金的參與,確保推進這些項目時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
對於新份施政報告「減辣」舉措,陳茂波昨於電台節目指,樓價上落受很多因素影響,只要不造成金融方面安全隱患、銀行體系危險或信心危機,由市場調節比較合適。他強調,本港尚有7000多億元財政儲備,仍有足夠的財政實力,不會受到短中期經濟波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