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濂:挺港五新措增動力

放寬ETF範圍籌備工作料3個月完成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5月06日

中證監日前宣布5項新措施,支持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加強合作,由此港股近期表現搶眼,連升9日創下6年多來最長升浪。日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新措施有助提升港股以至整個香港資本市場的動力,「現時港府要做的工作包括,籌備放寬股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範圍的相關技術工作,工作需時約3個月完成」。他期望,未來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能夠繼續加強深度與闊度。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中證監5項新措施包括:一、放寬「滬港通」及「深港通」旗下股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合資格產品範圍;二、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納入「滬港通」及「深港通」;三、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四、優化基金互認安排;五、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來港上市。

這是繼今年1月人民銀行與金管局共同推出「三聯通、三便利」合共6項深化措施後,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里程碑。對於在「互聯互通」機制下,放寬股票ETF投資標的範圍方面,陳浩濂認為,措施有助提供給投資者更多選擇,現時港府要做的就是做好相關技術對接工作,預期需時約3個月。

促進人民幣在港流動性

陳浩濂引述數據稱,2023年香港ETF日均成交達140億元,金額較2021年升約80%,相信是因為2022年開通「ETF通」後擴闊產品種類,帶動了市場流動性。他相信,隨參與「互聯互通」ETF產品範圍的擴闊,有望為港股帶來更多資金。

關於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陳浩濂補充稱,香港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目前內地交易所及香港結算公司已經有初步共識,現正處於落實技術安排階段,相信措施出台後,內地投資者能夠節省成本及時間之餘,開設人民幣櫃台的股票能夠得到更多關注,從而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以及人民幣在香港的流動性。

陳浩濂續稱,日後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後,能為港股帶來多少額外成交須視乎市場利率、股份板塊表現及經濟因素而定。去年港府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小組已向港府提交報告,除了一些短期建議,未來還將研究中長期如何提高港股流動性,其中在收窄股票買賣差價方面,將於本季開展諮詢,希望措施能夠促進港股成交量。

全套對接內企龍頭來港上市

新股市場方面,陳浩濂談到,港府致力吸引內地行業龍頭企業來港上市,同時歡迎這些企業的業務落地香港,港府不同部門之間會做好協調工作,包括港交所、引進辦、科學園與數碼港等,提供全套對接服務。「香港既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們也會繼續吸引包括東盟、中東在內的全球好企業來港上市。」

今年為「滬港通」開通10周年,陳浩濂展望稱,未來將會繼續加大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深度」和「闊度」,「在深度方面,將會加大額度;闊度方面,則聚焦增加產品種類。」他強調,港府一直致力為互聯互通擴容,會因應業界訴求,與內地相關部委溝通,務求「成熟一項推一項」。

對於市場有聲音期望港府下調股票印花稅,陳浩濂回應稱,現階段沒有此計劃。他解釋道,香港沒有收取股息稅及資產增值稅,相比其他股票市場,擁有一定競爭力。「股票印花稅稅率的高低,並非唯一提升競爭力的手段,而股票印花稅又是港府的重要收入之一,我們必須在市場發展及財政收入之間取得平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