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誕「雨」眾同樂 凝聚善心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5月12日

身穿藍色清朝官兵服裝、頭戴竹笠的十名糧船灣天后誕緣首,抬天后神輿出巡一刻。

天后座駕船用紅布蓋着,警方派員護航(前方黃色水上電單車)。文錦豪提供圖片

天后出巡回航返回碼頭,大批村民迎駕。

4月30日晚黃雨影響神功戲演出,錦昇輝劇團在馬灣鄉天后誕上演《李後主》幸可繼續,但戲棚已有大片積水。衛駿輝提供圖片

蒲苔天后誕戲棚建在懸崖邊,經歷風雨穩如泰山,花炮在崖邊小碼頭乘駁艇運走。

花炮從燈棚卸下給花炮會抬走,背後是蒲苔天后古廟。

搶花炮有驚無險。記者 鄭玉君攝

元朗會景巡遊,市民與天后同打傘。

▲崇正新村三喜堂村民落力拉推四個花炮,包括巨型丁財炮到巡遊出發點。

巡遊金龍變「膠龍」。

穿上雨衣的小龍隊員整裝待發。

新界多個地區每年天后誕都會大事慶祝,今年更因疫情後社會環境完全復常,一些停頓幾年的活動恢復,如元朗十八鄉天后寶誕會景巡遊停了四年後終可舉行。不過天后誕期間天氣惡劣,影響市民參與,正誕日前一晚更下起黃雨,有兩台神功戲被迫腰斬,幸而演出者及善信戲迷安然無礙,翌日繼續參與慶祝天后寶誕活動。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記者在天后誕期間,到訪幾個地方,包括4月30日到糧船灣看天后海上出巡、5月1日正誕日看十八鄉天后寶誕會景巡遊,以及到蒲苔島了解搶花炮情況。其中天后海上出巡天氣最好,沒有下雨。

糧船灣街渡去年11月復航

糧船灣天后宮值理會總理郭有進表示,每年都會慶祝天后誕,但每兩年就會盛大些,包括有天后海上出巡及上演神功戲,對上一次出巡已是2018年,之後的2020年及2022年因疫情停止。今年是睽違六年後天后再次出海巡視。

郭有進說,甲辰年「糧船灣水陸居民天后寶誕太平清醮」,幾百名已移居海外及西貢等地的糧船灣村民回來幫手,這些村民來自五條村落包括東丫村、北丫村、白臘村、沙橋村及水上漁民村。雖然計及海外及本地的五村村民有約二千之眾,但由於交通不便及生活不易,實際常住民合共不過百,數十年前一日兩班的街渡亦早已停航。郭有進指爭取街渡復航已多年,終於去年11月中旬運輸署批出航線,周六、日及公眾假期行駛,不但便利村民出入,亦吸引遊人登島,天氣良好時每天有一二百人到訪,期望能幫助天后宮香火,有助村民搞些小生意,若有良好發展機遇,才有多些村民回來居住。

近五十艘善信船隻跟隨出海

每年天后誕是凝聚村民的日子。30日天后海上出巡當天,大批穿上制服的村民聯同身穿藍色清朝官兵服裝、頭戴竹笠的十名緣首,在有四百多年歷史天后廟前聚集準備出巡。經問杯儀式,天后出巡時間即移離古廟為上午11時45分,天后像經灑淨奉出古廟安坐神輿,由緣首抬到碼頭登上座駕船後用紅布蓋。這時天色雖有點暗,但沒有雨,天后座駕船有三艘用繩連繫的船護航開路,善信船隻跟隨,目測有四五十艘之多。船隊駛向伙頭墳洲及火石洲之間的海面拋錨,喃嘸誦經一段時間後,村民再問杯回航時間為下午1時45分,大約半小時就回到碼頭,天后在鑼鼓喧天、舞獅、眾人陸上行舟開道下返回古廟歸位。

同日晚上,多個地區都上演神功戲,大批善信觀看,人神共樂。不料卻下起大雨,並颳起強風及有雷暴,天文台在晚上9時3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在風雨交加下,有神功戲被迫腰斬。鴻運粵劇團這時正在蒲苔島上演劇目《萬世流芳張玉喬》,班主劉培傑對記者表示,由於天氣實在惡劣,無奈於大約10時停止演出。他指這次黃雨令戲班損失幾張畫布,有二幫花旦損失最多,弄濕五六套漂亮戲服,欲哭無淚。據他了解,這晚同樣要腰斬的包括糧船灣新群英劇團的《三戰定江山》,另外南丫島金龍鳳劇團的《百戰榮歸迎彩鳳》曾暫停演出後恢復。

蒲苔島搶炮過程有驚無險

「蒲苔島水陸居民恭祝天后寶誕」的戲棚搭建在懸崖邊,該地點一向風大,雖然戲棚穩固,但風雨狂襲下,看戲人士全要走入天后廟躲避,原本到子時(晚上11時)戲班會在廟內做賀壽戲,但因人員衣履盡濕,改為拜神響鑼祝賀。

翌日天后誕正日(5月1日)雨勢減弱,但差不多整天雨綿綿,全港僅存的天后誕搶花炮活動如期於蒲苔島上演。下午3時,天后廟後的炮棚上,蒲苔島值理會人員以橡筋陸續彈出塑膠炮,這時衣衫盡濕的近百名花炮隊人員,在棚下凹凸不平的岩石斜坡搶炮,由於天雨令岩石更滑,一些人員站不穩,要手腳並用下斜坡,有人更從斜坡跣下,要由一旁維持秩序的警員扶持。搶炮過程可說有驚無險。

各花炮會隨後取炮乘船離開。約三十個花炮大部分高掛於燈棚,要慢慢卸下地面。炮會人員抬花炮走落懸崖邊小碼頭,乘駁艇運炮離開。蒲苔島值理會主席鄭蘇記表示,從前漁民較多,花炮有六七十個,但現在漁民少了,數目減半有多。他指花炮高掛是傳統以來做法,讓它們也看到神功戲。

警方防騙炮加入十八鄉巡遊

另一邊廂,最盛大的天后寶誕活動「元朗十八鄉天后寶誕會景巡遊」,因疫情停辦四年後,終在今年再與街坊會面。參與隊伍多達34隊(來自村落花炮會、地區組織),單是舞龍隊就有12隊,其他22隊有舞獅、舞麒麟、英歌舞、秧歌舞等。其中一隊很特別,是元朗警區的第18222號防騙炮,是大會首度加入社會議題元素。

打頭陣為去年抽得丁財兩旺第三炮的崇正新村花炮會,去年他們抽中八個花炮,一半即場轉與其他村。今年要還四個炮,為隆重其事,早上7時半在三喜堂為新造金龍開光,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程振明前來參與點睛儀式。之後村民拉推四個新花炮包括最巨型的第三炮,步行往集合點元朗鳳琴街體育館外。其間雨勢時大時細,村民落力拉推,未有暫停。

巡遊由上午10時開始,路線經鳳翔路、合益路、大棠路、教育路、馬田路、朗藝徑、馬棠路、大樹下東路到大樹下天后古廟酬謝神恩。綿密雨點不斷灑下,隊伍人員大多穿上雨衣,最特別是金龍變「膠龍」,龍頭罩了大膠袋,有的龍更是整條鋪膠袋,看不清龍身。雖然下雨令圍觀人士不及以往多,但他們熱情未減,吶喊助威,爭相打卡依然熱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