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 建設「近悅遠來 心嚮往之」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樣板

版次:A12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9月19日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成後將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目前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首片「京帆」屋蓋完成安裝。

2021年環球主題公園一期盛大開園,迅速成為了全國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23年環球影城接待遊客量988萬人次,吸引環球商圈人流量達1600萬人次。

圖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博物館,目前「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大展正在館內展出。

副中心企業具身智能機器人「天工1.2MAX」自研機器人成為首個成功「出海」的國產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

自今年初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投入運營以來,共接待遊客超700萬人次,一躍成為北京文化新地標。圖為北京城市圖書館夜景。

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至今已8年時間。

八年蝶變,新城初現——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開,重大工程捷報頻傳,優質項目接連落地,承載能力不斷加強,綠色發展特色凸顯,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深化,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8年來,北京市和通州區始終牢記「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囑託,堅持「一年一個新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讓城市副中心日新月異、生機勃發,每年都有新變化。

從2020年起,副中心連續4年保持千億投資強度,建安投資連續5年全市第一。2024年,副中心將繼續保持千億投資規模,綜合承載力全面提升,經濟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城市吸引力持續躍升。楊凌雲

北京東六環創新發展軸 將建世界級公共活力空間

依託北京東六環路,通過貨運功能外移和過境交通入地,結合東六環改造和高線公園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打造一條功能融合、清新明亮的創新發展軸。這條發展軸建成後將是副中心最具吸引力和創造力的標誌性工程,將成為世界級的公共活力空間。目前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的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今年將啟動六環高線公園建設。這一高線公園具有「串聯程度高、功能集成度高、輻射帶動力高」三大特點,建成後將實現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和無人駕駛遊覽車道四道貫通,串聯起宋莊藝術創意小鎮、行政辦公區、運河商務區、城市綠心和文化旅遊區五大功能區;涵蓋了國際交往、商業零售、親子互動、文化體驗等功能,布局了老百姓最喜愛也最急需的球類運動、極限運動、兒童拓展等200餘處公共活動場地,同步建設的花園城市樣板工程,綠化覆蓋率將由50%提升到80%;項目建成後將輻射帶動周邊約500萬平方米和十幾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間,不斷提升周邊區域市場活力和價值要素。

同時,東六環路西側的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預計年底前主體基本完工。這個項目將其強大的交通功能完全隱身於地下,4條軌道交通、2條城際鐵路和1條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在此交會,地上則是與百姓密切相關的水岸公園、運河碼頭、寫字樓、公寓樓、酒店和商業空間……呈現「地下樞紐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總體格局。

目前,副中心軌道交通里程居全市平原區最高,目前已開通7條線路,軌道交通22號線預計2025年建成通車,101線一期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出道即巔峰 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成旅遊新目的地

2024年9月,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已經四周年。這座活力滿滿的城市「綠肺」和位於公園西北方向的三大文化設施,今年以來共接待遊客超700萬人次,一躍成為北京文化新地標。

自今年初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投入運營以來,不僅極大豐富了通州區和北京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並已成為全國遊客新的旅遊目的地。北京城市圖書館開館半個月吸引讀者近18萬人次,北京藝術中心開幕至今舉辦近400場演出活動,暑假期間場場爆滿,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一經亮相便成頂流,成為今年暑期北京最火爆的打卡地之一。

環球主題公園自開園以來迅速成為全國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去年接待遊客超千萬人次,帶動環球商圈客流約1600萬人次。

與環球影城主題公園一路之隔的「灣里」商業娛樂綜合體項目計劃2025年下半年開業,包含北京最大的奧特萊斯商業綜合體,將打造城市副中心文旅區微度假消費目的地、24小時不夜城。

另外兩大已經落地通州的「頂點公園」和海昌海洋公園項目也很吸睛。未來在副中心不僅可以領略小豬佩奇、芭比娃娃、托馬斯等國際頂級IP的風采,更可以感受北京首座海洋公園帶來的全新體驗。這三個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帶來超900萬人次的遊客。

公共服務能力加速提升 「運河英才計劃」正式亮相

醫療資源是民生的重要保障。當前,副中心匯聚了北大人民醫院、友誼醫院、東直門醫院等9家三級以上醫院,其中7家已運行,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將於今年年底前開診,首兒所通州院區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這些醫療資源不僅使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也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目前,醫藥健康領域研發機構達到33個,醫藥健康市場主體近500家,通州區出台了醫藥健康產業三年行動計劃,上線醫產協同生態平台,全面促進院企合作,去年醫藥健康產業年收入超260億元人民幣,今年新落地醫藥健康企業110餘家,增長近30%,醫藥健康產業已經成為通州區創新發展的重要新引擎。

教育是千年大計,更是人心所繫的民生福祉。目前,通州區已有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15所市級優質學校入駐,通過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等方式,全區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今年9月進入先期運行階段,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年內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預計2026年建成。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人才政策2.0版——運河英才計劃正式亮相。該計劃面向在副中心工作或有意向來副中心創業的人才群體,按照運河傑出人才、運河領軍人才、運河青年人才分層次予以認定,在資金獎勵、引進落戶、人才安居、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精準給予支持。同時,副中心為人才發放數字化「運河英才卡」,集成政策諮詢、政務服務、金融商務、文化旅遊、生活出行等各項人才服務。

「6+3」產業蓄勢騰飛 今年新設市場主體居全市第一

通州區目前正在重點打造「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製造、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現代種業」六大產業集群,布局「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健康」三大未來產業,今年1-8月新設市場主體2.5萬戶,居全市第一,副中心投資熱度日益增強。

城市副中心產業發展引擎強勁,產業生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領域成為副中心新的增長點,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正積極推進,元宇宙、網絡安全等數字產業得到大力發展,無人駕駛小巴已在城市綠心投用,高級別自動駕駛3.0示範區建設基本完成。在現代金融領域,立足「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兩大定位,進一步鞏固金融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目前,金融業成為副中心支柱產業,全區累計註冊金融及關聯機構460餘家。在先進製造領域,以醫藥健康產業為戰略引擎,高標準建設醫產協同發展示範區。堅持智能製造、高端製造方向,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商務服務領域,打造以總部經濟為核心,城市服務為支撐的現代商務服務產業體系。在文化旅遊領域,推動「文-旅-城-人-產」融合發展,出台文旅產業、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在現代種業領域,全力打造首都農作物種業創新主體最集聚、人才最集中、要素最活躍的「種業硅谷」。

城市副中心產業承載空間廣闊,投資機遇十分難得。將重點打造「四區三鎮三園」十大重點產業功能區。運河商務區規劃面積7.82平方公里,地處城市副中心核心區五河交匯處,對標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致力於打造成堪比倫敦「金絲雀碼頭」的運河金融城。張家灣設計小鎮以「創新設計+城市科技」為產業定位,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時裝周、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三大品牌活動永久會址相繼落戶。文化旅遊區總規劃面積12.05平方公里,在空間上構建「北有宋莊原創藝術、中有環球主題公園、南有台湖演藝小鎮」的「大文化旅遊」產業格局,致力於打造成為文旅商融合發展示範區。全球最大規模的環球主題公園就坐落於此,每年吸引遊客超千萬。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通州園)作為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國家級園區,是未來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拓展地。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是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總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36平方公里落地副中心,將布局數據總部基地,包括文旅和金融數據專區等。醫藥健康產業集聚區以北大人民醫院、甘李藥業、春立正達等重點項目為引擎,強化「醫產協同」,着力構建「醫養教研康」一體化產業生態。

通州出台26條高質量發展舉措

全方位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產業騰飛離不開領先的營商理念和營商政策保駕護航。

當前,城市副中心產業發展引擎強勁,產業生態不斷優化。今年,隨着城市副中心的產業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通州區統籌優質資源,加大企業支持力度,實施促進產業發展「新計劃」,聚焦產業集群化、創新化、生態化,提供空間、人才、金融保障等六個方面,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措施》從資金支持、空間供給、營商環境、人才服務等多維度,全方位助力企業行穩致遠,共享經濟發展紅利。

強鏈固鏈方面,對新增產業鏈頭部企業、存量產業鏈頭部企業、區域貢獻高且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小微企業、產業孵化平台給予不同程度支持。

同時,通州區堅持科技引領,鼓勵企業以研發促創新,以數智促創新,以平台促創新,以引優促創新,以綠色促創新。同時,將釋放多元的應用場景,以場景育動能。開放全局應用場景,為企業適配場景,鼓勵企業將新技術、新產品在城市副中心落地驗證或示範應用。

空間保障方面,通州區每年釋放不少於50萬平方米的功能複合新型產業空間。企業可以通過彈性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獲得產業空間。

當前,通州區正全力優化環境,在政務服務、企業服務、園區服務、釋放應用場景等方面,持續打造綜合成本最低、審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設身處地為企業出實招、解難題,讓市場主體輕裝前行、加速發展,不斷激活市場活力,為建設「近悅遠來 心嚮往之」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樣板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新動能。

北京市通州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 招商熱線8610-69519888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