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寶暢談海陸空交通鴻圖大計

香港須站位灣區「做大個餅」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03日

陳美寶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推動交通政策要做到「雙創新」。 記者 蔡啟文攝

在上任將近一個月之際,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推動交通政策要「雙創新」:一是智慧綠色;二是改革求變。對於本港海陸空交通,陳美寶均有「鴻圖大計」,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能「做大個餅」,香港要將站點拉高,看大灣區的整體需求,「大灣區城市發展快速,局方會積極擴展世界網絡,做好海陸空內聯外通,說好香港故事,服務灣區建設。」香港商報記者 林駿強

出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前,陳美寶曾任運輸署署長、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等職位,交通範疇對她而言絕不陌生。但她仍說,擔任局長後,每天都在學習新事物,看事情的視野要變得更宏觀,站立點也要在更高的位置。

推動交通政策要「雙創新」

「推動措施時,我們要做到『雙創新』。」陳美寶提到,香港過去推進交通運輸基建,有時未能與人口遷移配合,往後局方會更集中於基建先行,為新市鎮發展創造容量。具體而言,第一個創新就是「智慧綠色」,當局會陸續引入內地多元化、最新的運輸系統科技,這些中型鐵路的成本比重型鐵路要低三四成,能提高效益和效率。

「第二個創新更重要,要有改革及求變的思維。」陳美寶說,傳統上,香港有許多法定程序,如內部做設計、興建、營運等;那麼,是否每一步都要做完,才做另一步?她表示,局方將就此調研,與業界溝通、探索,了解籌劃過程是否有壓縮空間,甚至同步進行,「如設計與建造的招標模式,可讓興建商更早參與設計,令過程加快。」

空:吸引更多外國航司進駐

同時,陳美寶暢談了她的「海陸空大計」。

陳美寶羅列了香港航空方面的數字,很欣慰情況已與疫情前相若。她說,「2024年,本港航空業得到積極恢復。如最近的聖誕節做到航班數量,每天1150班;人次方面,12月21日單日高峰,達到約19萬。這有賴各單位包括機管局、民航處及航空公司等努力。」

陳美寶說,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已開通,今年局方會積極籌備新客運大樓分階段啟用,冀做好定位,吸引更多外國航空公司;在傳統航空公司之外,發展年輕人愛去的新航點,使服務更多元化;機管局今年也打算在大灣區城市設置更多海天碼頭,將由20個增至30個,更好利用「經珠港飛」等。

海:加強協作保持港口競爭力

海運方面,陳美寶承認存在不少挑戰。「香港距離貨物生產地較遠,加上工業轉移、地緣政治風險,鄰近許多港口亦不斷冒起。」為此,她稱本港碼頭還是要多與其他港口加強協作。陳美寶提到,葵涌貨櫃碼頭營辦商與深圳、南沙等港口有合作協議,貨運能惠及雙方,期望類似做法可進一步深化、系統化。

被問到香港能否回復以往的貨運量,陳美寶回應指現在不止要看香港貨運量,「香港在國家、在大灣區,要看整體需求,要將自己的站點拉闊、拉高,做到整個大灣區,要做大個餅,做更好的服務。」她說,說到貨運,甚至可利用高鐵、航空,發展多式聯運,連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邊境地方,「如廣西就是可合作的地方,局方稍後會帶團考察。」

「香港要保持港口競爭力,讓涉及港口操作的海運服務發展,其中金融、法律對航運同樣重要!」她又說,「本港的仲裁、保險、船舶管理做得很好。之前與香港海運港口局推出行動綱領,措施正是希望吸引公司到香港落戶。」現時已有1100間相關公司在香港,日後要優化稅務,則要通過修例,令香港的港口更加吸引外資,保持競爭力。

她亦提到香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船用燃料加注中心之一,2023年在全球十大加注港中位列第七。「本港可裝備自己,在綠色燃料上加速發展;局方希望今年能安排第一次液化天然氣加注示範。」

陸:為粵車南下做好籌備

最後,陳美寶談到陸路交通。她指,本港目前正在興建、籌備的有6條重型鐵路、4條中型運量綠色智慧集體運輸系統,「要在有限時間、資源下,令目標一一達成,需要上下一心,團結一致。」

陳美寶透露了東九龍線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最新細節。她稱,去年收到相關意向書達30多份,局方團隊做了初步研究,聽到不少居民意見。相關走線由彩虹東到山上,沿油塘接駁到港鐵站,希望用中型鐵路將山上居民帶回重型鐵路。近月團隊做過可行性研究,如新線要由藍田到油塘,需開隧道、開山劈石,過程複雜、成本高,或未能令藍田居民受惠。因此,局方需將走線稍為向左移,靠近藍田北的位置設車站,令3條公共屋邨包括德田邨、興田邨、藍田邨近3萬名居民能受惠。局方會跟地區團體溝通,向居民解釋。

談及香港高鐵,陳美寶稱2024年內地直達點已由44點增至93點;大灣區站點則有20個,包含7個大灣區城市;2024年首10個月,高鐵乘搭人次達2100萬,數字已比2023年總數高,成績斐然。

她亦希望本港利用好港珠澳大橋。她介紹,2024年7至9月間,港珠澳大橋每天平均旅客人次達7萬;11月雙向車流達37萬架次,即每天平均12000車次,增長速度快。除了港車北上,局方接下來會與廣東省做好對接、溝通,為粵車南下做好籌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