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零售商須直面直郵衝擊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09日
一直以來,香港囿於種種原因電商滲透率偏低。為擴展香港市場,阿里、京東和拼多多去年先後宣布,將香港特區納入直郵區,並紛紛投入巨資增加相關設施,滿足港人爭相購買內地高性價比商品的需求——「包郵風」終於吹到了香港。一眾經濟學家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內地電商平台直郵香港,有利促進兩地經濟融合,實現同頻共振;又指香港電商應錯位發展,保持自身優勢。香港商報記者 姚一鶴
淘寶京東拼多多紛紛出擊
這股「包郵風」始於去年10月1日。當時,阿里旗下淘寶推出「滿99元人民幣」包郵的活動,香港用戶在淘寶購買帶有「HK¥99包郵」標籤的商品,即可使用相關免運費優惠。
隨之,京東也宣布投入15億元人民幣將香港市場變成直郵區。其後,拼多多亦加入戰場,推出分區免郵活動,在劃定的香港包郵區域,購買各種商品,不管價格多少,一件也包郵。如今,港人電商購物較以前轉到東莞集運已方便很多,取件時間也縮短了至少一至兩天。
除了本地傳統媒體、港鐵站燈箱廣告外,記者在內地流行的社交軟件小紅書上也看到,淘寶和拼多多甚至找了不少香港本地KOL宣傳「香港包郵」新舉措。
本港網上銷售佔比僅一成
阿里、京東和拼多多紛紛南下香港開通包郵服務,無疑會吸引大量港人積極購物消費,一方面加深港人對內地商品的認識和提高認可度,享受內地高性價比的商品,另一方面也可大幅促進香港電商市場的發展。
據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2024年1至8月,香港月度網上銷售佔比均在10%以下,最高也只有8.5%;9、10兩個月佔比分別達10.4%和12.3%;11月則又回到10%以下,僅佔9.3%。而內地網上銷售市場則要成熟得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電商滲透率已高達47%,是香港的五六倍。這種巨大的差距,給內地電商巨頭們在香港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內地電商這波操作賺錢與否還有個問號,但「這波操作最大的目的——拓展平台是做到了」。
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楊玉川表示:「內地電商紛紛南下,主要反映出兩點,第一,說明中國產品的全球競爭力在逐步提升,同時香港有市場需求;第二,說明內地相關行業太『捲』,需要尋找新的市場,通過外需拉動。」
港零售業面對挑戰
另一方面,本港零售業持續面對挑戰。政府統計處公布,1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7億元,按年下挫7.3%,連跌9個月。11月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29億元,下跌7.0%,佔零售總值9.3%。零售業界及經濟師均指出,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加上港人北上消費等因素,持續打擊本地零售業,估計跌勢暫難扭轉。
旺角一家手機殼店主告訴記者,自己亦發現淘寶等內地網站的手機殼和手機膜價格便宜種類繁多;不過,他指,有些客人還是喜歡到店裏親自挑選,看得到、摸得到,更放心。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與電商產品相比,香港大多是國際知名品牌店,如服裝、化妝品、珠寶和手表等,都是高端貨,價格通常上千、數千甚至上萬港元不等,與幾十元及數百元的內地電商貨存在差異。有的香港專賣店高端服裝供應量有限,而電商同一款則可以生產、銷售數萬件。
市民樂於嘗試
「包郵風」勁吹香港,大多市民表示歡迎。港漂十多年的韓先生表示,東莞集運一公斤物品,自己付10到20元人民幣可以在香港指定地點取件,但中轉要三四天時間。如今直郵香港,時間縮短了很多。
「直郵香港太方便了!」今年剛來香港讀碩士課程的黃同學如是說。他透露,自己室友「雙十一」「雙十二」在拼多多等多個平台買了幾十個快遞。
市民Ada稱,以前都是和同事一起湊單集運到香港,如今可以包郵直運很方便,而且看到好多人說拼多多很划算,也想嘗試一下。
本地電商宜錯位發展
楊玉川指,內地多家電商平台宣布直郵香港,對香港消費者是利好,市民可以跨境購買到物美價廉的高性價比商品,提高生活品質,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發展,有利港人了解內地生產生活途徑,與內地生活實現同頻共振。
莊太量說,便宜又包郵,確實讓市民體驗到很多前所未有的甜頭。不過,同時也對本地電商及零售業造成衝擊。疫情過後,香港居民北上消費越來越多,北區很多超市生意都大不如前;而本地電商平台,相信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所以,本地企業應該找自己的出路,比如可以更多拓展一些內地平台沒辦法做的業務,如新鮮蔬果、肉品,抑或推出一些本地優惠力度高的產品。
「打價格戰,這點(本地電商)很難佔到上風。」楊玉川指出,香港應發展自己的獨特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錯位發展,而不是(與內地電商)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