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09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葉家亨報道:立法會議員周文港昨早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指出政府應加速發展「演唱會經濟」,並發掘當中的文旅消費潛力,以增加遊客及刺激本地整體經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回覆表示,政府樂見每年許多外地和本地歌手和組合在港舉行演唱會,吸引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欣賞。她認為大型演唱會能帶動相關行業的經濟發展,亦帶動社會氣氛,刺激本地消費。
兩年350場大型演唱會吸金37億
羅淑佩指出,香港絕大部分的演唱會,由私人企業舉辦,以商業原則運作,政府鮮有提供財政資助,主辦單位在考慮在港舉辦流行演唱會時,會考慮多方面的商業因素,例如演唱會規模、財政可行性、預期目標觀眾客群和人數,以及場地配套等。政府歡迎各私營企業和中介機構,繼續物色不同歌星或組合在港舉行演唱會。
就本地表演場地容量而言,羅淑佩說,如果演唱會表演場地可以容納超過1萬名觀眾,就被視為大型演唱會。根據政府估計,2023年至2024年約有350場大型演唱會,平均每月約舉行15場大型演唱會,當局粗略估算超過420萬名觀眾入場觀看演唱會,當中旅客超過150萬人次,合共為本港帶來37億元消費,經濟增加值為22億元。有個別演唱會,尤其是涉及非本地表演者及支援團隊演唱會,更加可以為本港帶動過億元的直接開支。
隨着啟德體育園的落成及啟用,香港未來可望舉行更多具規模和經濟效益的演唱會,令香港成為舉辦大型流行演唱會的絕佳地點,亦符合當局在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所提及到發展香港成為流行文化之都的目標,以及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發展「盛事+旅遊」的長遠方向。
羅淑佩又說,場租收入是演唱會帶來經濟收入效益之一,就康樂文化及事務署轄下的香港體育館(紅館)而言,每日的基本場租主要是向裝拆舞台節目綵排的日子收取,而演出日子的場數,是以每場演出門票的收入計算,2023年至2024年在紅館舉行的演唱會,為政府帶來約1.4億元的場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