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11日
大熱新股布魯可(325.HK)昨日掛牌上市,該股公開發售超額認購達5999倍屬歷來第三大「超購王」。港交所圖片
跑掉一隻「雞仔」,來了一隻「雞乸」——2025年關前後,港交所「絕不吃虧」。
一品雞煲
曲折進軍納斯達克
去年12月,發迹於荃灣、13年開了7家店的本港連鎖雞煲店「一品雞煲」官宣——進軍納斯達克。公司表示,計劃發行200萬股,預計籌資800萬至1200萬美元,潛在市場估值1.03億美元,約合8.03億港元。
此前,「一品雞煲」曾於2019年及2020年兩度嘗試在港上市,但均告失敗。外界不知港交所當時未肯放行的確切理由,但顯然認定「仲未夠火候」。
屢敗屢戰,「雞仔」索性捨近求遠。這一次,能得意否?不妨先來觀察一下2024年的大數據:剛剛過去這一年,包括24家港企在內,合計68家中字頭企業登陸美股(含OTC轉板與SPAC)。其中,2家掛牌紐交所,66家亮相納斯達克,總集資額27.58億美元,分別按年升84%及178%。
對比,才能出真相。2024年,美股共入駐272家新「房客」,全市場IPO集資總額407.36億美元,中字頭企業分別佔比25%及6.7%。
且看中企最新赴美集資額Top5:亞瑪芬(13.65億美元)、極氪(4.41億美元)、小馬智行(2.62億美元)、文遠知行(1.2億美元)、閃送(6600萬美元)。至於港企,則遜色許多。
有市場觀察家表示,儘管上市公司數量相當不錯,但與之匹配的集資額度卻明顯偏弱。港企雖佔去年赴美上市中企總量的35%,惟單個集資額大多集中在500萬至800萬美元區間,屬於典型的「細路仔」。
「一品雞煲」,顯然只是大河中的小舢舨。資料表明,截至去年5月末,僅珠三角一帶雞煲店數量就高達1.66萬家,關聯企業數量計有8600家。而雞煲大多只縱橫於南方市場,黃燜雞才是全中國的熱愛——全國黃燜雞店目前超過3.03萬家。目前,中國全年肉雞消費量達110億隻,相當於每人年食8隻,佔全球市場的14.72%;市場規模,年均達3100億元。或許正因如此,這家港企在港交所眼裏就變成「冇眼睇」的雞肋。
老鄉雞轉道港交所IPO
果不其然!甫至2025年1月,總部位於安徽合肥、主打雞肉菜品的內地最大中式速食品牌之一的「老鄉雞」,便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誕生於2003年的老鄉雞,目前有門店1404家,為香港小老弟的200倍;2023財年,其營收按年升24.4%至超56億元人民幣,是「一品雞煲」巔峰期的37倍;其同期3.67億元人民幣的淨利及8.5%的淨利潤率更呈碾壓之勢。
有趣的是,雖然體量上遙遙領先,但老鄉雞和一品雞煲如出一轍地都在屬地資本市場遭遇挫折。
事實上,過往幾年A股IPO市場明顯收緊。2021至2024年,新上市公司分別為524家、428家、313家,直至100家,4年跳水八成多;募資額亦從五六千億元人民幣急速萎縮至去年的不到700億元。
A股搞不掂,還有港股。2024年,港股完成70家IPO,募資額大幅增至875億港元。不僅龐大如美的集團一次性募資356.66億港元,即使像「毛戈平」這種在A股苦待8年、體量又不大的「釘子戶」,也能夠出人意料榮升「凍資王」,最終成功笑納23.37億港元。
日前,北京有傳「小道消息」——2025年A股IPO數量約為60個,其中一半或要給予併購重整的Case。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1月7日表示,應盡快恢復IPO常態化。「沒有任何一個學術研究發現IPO暫停,對資本市場的股價有實質性的長期的幫助。」他說。
布魯可只屬「開胃小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鄉雞」還未上桌,但坐擁奧特曼IP的內地公司布魯可已搶先登場。該股備受熱捧,最終以招股價上限60.35港元定價,公開發售獲12.68萬人認購,超購5999倍,並觸發回撥機制。昨日,這隻由前游族網絡聯合創始人、80後紹興富豪朱偉松控制的公司掛牌上市,高開於109.6港元,較招股價升逾八成;該股收市報85元,升幅達40.85%。
而這也只開胃小食,之後「燕翅鮑」會陸續有來:比如蜜雪冰城、寧德時代……
對於港交所、投行以及港股擁躉,套用一句網絡梗,正是:大吉大利,全年吃雞!(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