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11日
【香港商報訊】IMF代表團於去年11月11至22日訪問香港,期間與特區政府官員、金融監管機構及私營機構代表進行討論。昨日,代表團就其評核發表初步總結;IMF執行董事會將於本月討論有關整體報告。
香港金融體系保持韌性
「香港經濟在經歷一段長時間的困境後,正在逐步復蘇。」IMF聲明指出,受多次衝擊影響,香港經濟自2019年經歷了三年衰退。2023年初,與新冠疫情有關的限制措施取消,令內部需求和訪港旅遊業在2023年上半年強勁反彈,但隨後復蘇之路面對多重逆風,包括高息環境、房地產市道持續調整,以及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充滿挑戰。儘管如此,在穩健的制度框架、充裕的政策緩衝和聯繫匯率制度平穩運作支持下,金融體系仍保持其韌性。
「新出現的短期和長期挑戰亦需要密切關注。」IMF聲明說,隨着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經濟和金融進一步融合發展,香港所面臨與內地相關的風險亦有所增加,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地緣經濟碎片化加劇帶來的風險。
認同港府努力開發新增長來源
「在預測期內,本地生產總值的實質增長預計將逐步放緩。」IMF分析指,由於重新開放後的經濟增長勢頭已進一步消退,高息環境和港元強勢繼續對本地經濟活動構成壓力,預計經濟增長將從2023年的3%減慢至2024年的2.7%。美國貨幣政策逐步放鬆,將支持內部需求上升,但將因外部需求(包括來自中國內地的需求)減弱而抵銷,預計2025年的經濟增長將保持在2.7%不變。
「基於目前的經濟狀況,香港在中期逐步整合財政的方向和路徑是合適的。」IMF代表團認同香港特區政府在開發新增長來源方面的努力,包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增加投資,以及吸引海外人才和高端產業來港。
進一步放寬樓市須謹慎
至於香港樓市方面,IMF稱,銀行穩定所面臨的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儘管本地銀行不良貸款以及信貸虧損與撥備從較低水平開始上升,但銀行資本充足、流動性強,獲利能力強勁,IMF歡迎金管局決定引入正值中性的逆周期資本緩衝(CCyB)比率,此舉將提高銀行體系在系統性風險出現時,加強向實體經濟貸款的能力。
對於去年香港樓市減辣,IMF稱,放鬆住房措施屬必要,但進一步放寬仍須謹慎。IMF分析指,樓價下跌主要是由於供應增加造成的,其次就是高利率,隨着樓價大幅無序調整和投機需求風險的緩解,取消需求面管理措施、放鬆宏觀審慎政策是必要,應謹慎設計進一步的宏觀審慎按揭寬鬆,以維持審慎的承保標準,避免鼓勵過度冒險。
金融方面,IMF同意本港註冊的銀行資本充足、流動性高,盈利能力亦強;本地按揭貸款拖欠率維持在低水平,而低失業率及高住戶資產淨值,均有助支持住戶信貸質素。IMF亦留意到,特區政府及金融監管機構在發展蓬勃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方面有重大進展,而推進可持續金融中心的發展可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