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17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報道:如火如荼的低空經濟正成為參加廣東省兩會的港區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紛紛呼籲粵港澳三地建立協同機制,在政策法規、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空域管理、飛行安全監管體系等方面共同發力,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快速發展。
當前,粵港政府已提出加快推進低空經濟發展。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經緯集團執行董事陳丹丹表示,低空經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優勢產業集群,當前產業格局以深圳和廣州為首。其中,深圳以大疆創新、道通智能等無人機企業為龍頭,聚集了超過1700家相關企業。而廣州則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和飛行汽車上表現突出,擁有億航智能等多家整機製造頭部企業。珠海作為國家發改委確定的首批26個國家通航產業綜合示範區之一,憑借「雙航展」正在逐步形成飛機製造、維修服務等較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鏈。
低空經濟基建缺口明顯
大灣區低空產業聚集發展之時,同樣面臨基礎設施建設缺口。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林至穎分析稱,截至2023年底,廣東已取證通用機場為4個,已備案機場60個,其他起降場地為5個。港澳兩地剛開始起步,香港只有2個跨境直升機場,以及香港國際機場可供運用,澳門只有澳門國際機場、外港客運碼頭與澳門凼仔客運碼頭的直升機停機坪。此外,由於港澳地區在飛行服務站、調度管理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無法滿足大體量的低空飛行活動需求。
為此,陳丹丹建議,三地應強化協同發展,共建共享灣區內部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低空經濟發展的硬件支撐能力。
健全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
由於粵港澳三地管理制度有所不同,空域管理與協調複雜,將會影響了低空經濟活動的效率和規模發展。陳丹丹提出,三地應攜手尋求國家民航局支持,建立積極有效的粵港澳大灣區空域管理協調機制,加強對空域的統一規劃管理銜接。
林至穎則進一步建議,三地政府應成立低空經濟基礎建設工作小組,建立大灣區低空飛行管理服務數字化統一平台,提高低空飛行的管理效率和服務、審批效率以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