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20日
開幕式現場。
河南省政協委員張勤生
河南省政協委員喬松濤
河南省政協委員劉品生
河南省政協委員辛凱
1月17日-2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河南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河南鄭州隆重召開,來自全省各界的政協委員齊聚一堂,懷揣着沉甸甸的責任,帶着謀劃發展的拳拳之心,獻睿智之策、鼓實幹之勁、謀惠民之舉。一件件提案傾注着心血智慧,一次次思想碰撞凝聚了行動共識。會議期間,委員們通過大會提案、大會發言、討論協商等方式,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為河南取得的發展成就驕傲,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交出優秀履職答卷。
王皓萍 李欣 郭延
河南省政協委員張勤生:
建議支持創新藥、醫療器械研發 加速產業化進程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突出未來產業培育,瞄準生物工程、高端醫療器械等,培育壯大未來健康產業。」1月19日,在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醫藥委員、河南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勤生圍繞河南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張勤生指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准255種創新藥,而河南省獲批的創新藥僅有阿茲夫定1種,已獲批准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共有315項,河南省為0項。
「河南是人口大省,是醫療衞生服務需求大,特別是作為中醫藥大省,中醫藥資源豐富,更需要深入挖掘。」張勤生說。
以河南省中醫院為例,名家名醫多,名老中醫傳承下來很多療效確切的驗方,很多轉化為院內製劑在臨床使用,目前共有製劑118種,很多院內製劑已使用十多年,有很好的臨床療效。醫院藥學部組建了由4名博士和2名研究生組成的製劑研發及新藥轉化團隊,專門從事相關研究工作。依據「相結合」證據體系的中藥特色審評審批制度,醫院積極開展製劑新藥轉化的基礎性研究及人用經驗收集工作。
張勤生近三年牽頭研發的新型胃內減肥球囊已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兩項國際PCT專利,還有十餘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產品樣機已經做出來。計劃2025年開始動物實驗和三期臨床實驗,同時進行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申報,對於這項國際上獨創、也是國際上唯一研發成功的胃內氣球,市場潛力巨大,可以解決肥胖引起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系列疾病,這個項目申報成功,不但能填補河南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的空白,也能填補國際空白。
「目前這個項目已成立公司落戶在鄭州港區,儘管港區和省醫學科學院都很重視,也為這個項目成立了服務專班。我感到十分困惑的是,河南省政府近幾年也出台系列支持創新的政策文件,但是政府所屬基金公司對於初創型企業,並沒有投資的意願,實際運行中天使輪融資很困難,支持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目前還停留在書面上。」張勤生說。
為此,張勤生建議河南支持創新藥、醫療器械研發,加速產業化。
他建議,政府出台新規,專項基金扶持創新型企業、特別是初創型企業。大力支持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同時,大力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支持名老中醫驗方、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向中藥新藥轉化,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合作進行中藥創新藥的開發研究。
河南省政協委員喬松濤:
打造無人機物流配送「河南模式」
「2024年5月18日,河南航投集團和UU跑腿共同啟動了河南省首個無人機物流配送項目,並順利完成河南省無人機同城配送航線首飛,邁出了河南省探索物流新模式——『低空經濟+物流』協同融合發展的重要一步。」
在今年河南省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UU跑腿創始人兼董事長喬松濤建議,充分發揮河南省資源、區位地理、交通樞紐優勢,探索「幹線運輸+支線物流+末端配送」全鏈路低空運載,打造無人機物流配送「河南模式」,是實現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
喬松濤認為,物流配送長期受困於交通擁堵、成本攀升、效率低的瓶頸。低空經濟與物流業協同融合發展,為解決物流瓶頸提供了新思路,正成為推動物流創新變革的關鍵引擎。
針對目前協同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喬松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加快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保障能力。推動將無人機地面(樓頂、水面)配套基礎設施納入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布局規劃。二是構建智能信息網,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構建統一的數碼化空域管理平台和智能調度監管系統、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平台,進一步提高行業統籌管理水平,打造「空中智慧航路」。
二是優化航線審批、飛行審批與空域管理機制,構建低空經濟發展生態。建立航線申請、飛行申請等綜合性線上審批、查詢系統,實現審批流程的數碼化與智能化。借鑒上海、深圳和珠海等地經驗做法,結合河南省實際和進一步匹配居民真實訂單場景,前期以有條件的社區、商業圈、醫院、集中市場(如汽配城、數碼港)等開展無人機末端配送試點,構建1小時低空物流圈。積極探索「即時響應+無人機運輸+上門送達」和「固定航線+想飛就飛」的高效運輸模式,持續豐富低空物流場景。
三是建立省級跨部門的「低空經濟+物流」的協同監管領導小組或者協調機制。結合實際制定完善相關地方性法規、管理辦法等,進一步法治化、標準化規範低空飛行活動,為「低空經濟+物流」協同融合發展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
四是加快出台河南省《促進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相關落地細則。2024年7月5日,河南省印發《實施方案》,為河南省近年內低空經濟的發展明確了目標,規劃了路徑。建議有關部門加快落地相關細則,如舉辦低空經濟創新創業項目評選活動,選育優質創新創業項目;設立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專項基金,充分發揮相關基金的幫扶作用,鼓勵相關企業加大對低空經濟領域的研發投入、建設投入等;為符合相關條件的「低空經濟+物流」領域企業提供無人機試飛架次補貼資金等。讓河南省「低空經濟+物流」應用場景的優秀企業盡快享受到相關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打造龍頭示範效應,吸引更多省外低空經濟和物流產業鏈企業落戶河南,加快促進河南省相關產業集聚和鏈式發展。
河南省政協委員劉品生:
建議加快推進商業航空產業發展
在今年河南省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信陽航空職業學院理事長劉品生建議從多方面加快推進商業航空產業發展。
近年來,伴隨國家大力推動軍民融合以及「互聯網+航天」產業變革,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商業航天領域,覆蓋火箭、衛星、測控、地面終端、供應鏈配套產業,為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劉品生認為,目前,商業航空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供應鏈問題,商業火箭所需的關鍵部件如發動機、結構和專用儀器設備大多依賴國有企業供應,導致採購難度大、成本高。民營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供應鏈支持,影響了其發展空間和盈利能力。
二是技術依賴和突破難題,儘管中國商業航天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某些關鍵領域仍存在依賴性問題。例如,液體火箭和固體火箭的研發與製造能力雖然提升,但尚未完全自主,仍需依賴外部技術。
三是市場應用能力存疑,雖然發射了大量衛星,但這些衛星的實際應用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許多衛星可能只是為了噱頭而發射,缺乏實際的應用價值,這可能導致投資回報率低,甚至成為太空垃圾。
四是經濟效益不佳,部分商業航天企業的經濟效益不佳,甚至出現虧損。例如,某些衛星的發射成本高達每公斤10萬元,但即使在這個價格下,企業仍然虧損。
五是政策支持與市場接受度,雖然國家出台了許多政策支持商業航天發展,但市場對商業航天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許多人對衛星互聯網缺乏了解,影響了其市場推廣和應用。
因此,劉品生建議: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商業航空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也要善於利用政府補貼,將其作為啟動項目的關鍵資金來源。此外,上市融資也是長期發展的關鍵,政府應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幫助商業航空企業順利上市。
二是,開展技術研發與創新,技術創新是降低發射成本、提高發射頻率的關鍵。通過工程技術優化、火箭構型及捆綁技術創新等方式,可以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三是,加強市場拓展與應用,拓展市場應用是商業航空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還可以將航天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如使用航天材料製作運動裝備或利用航天通信技術提升偏遠地區的網絡速度,都能拓寬市場。
四是加強政策支持與產業集聚,通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商業航天發射生態集群,發揮集聚效應,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綜合發射成本。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與吸引,人才培養是商業航空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教育體系培養專業人才,並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商業航空事業。
河南省政協委員辛凱呼籲:
提升中西藥材質量 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民生健康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優質的中西藥材則是保障醫療質量、維護民眾健康的關鍵要素。1月19日,在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風濕病科科主任、主任醫師辛凱建議提升中西藥材質量,保障民眾用藥安全,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辛凱指出,當前在中西藥材領域存在中草藥種植環節亂象叢生、流通環節監管薄弱、西藥原料藥生產環境污染及產業集中度低,供應穩定性差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民生健康和醫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
辛凱建議,首先要加強中藥材種植管理。建議推廣標準化種植,制定並完善中藥材種植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加強對藥農的培訓和指導,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嚴格控制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建立中藥材產地追溯體系,利用信息化技術,對中藥材從種植、採收、初加工到銷售的全過程進行記錄和追溯。加大對道地藥材的保護和扶持力度,明確道地藥材產區範圍,制定道地藥材生產規範和質量標準。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企業和藥農發展道地藥材種植,提高道地藥材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規範中藥材採收與初加工。制定科學採收標準,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不同中藥材的最佳採收季節和採收方法,向藥農和相關企業進行宣傳推廣。加強對採收過程的監督管理,確保按照標準進行採收。加大對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的初加工設備和技術,提高初加工質量。建立產地初加工集中區,實現規模化、規範化生產,便於監管。
再次,強化中藥材流通監管。建議嚴格中藥材市場准入標準,加強對經營戶的資質審核和管理。加大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取締無證經營、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行為。建立健全中藥材流通環節的質量檢測體系,加強對運輸、儲存過程中的質量監管。要求企業配備必要的冷藏、防潮、防蟲等設施設備,確保藥材在流通環節的質量安全。
從次,加大對西藥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環保監管力度,要求企業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加大環保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強對西藥原料藥生產企業的質量監管,督促企業嚴格按照國家質量標準進行生產和檢驗。建立質量信用體系,對質量可靠的企業給予表彰和支持,對質量不合格的企業進行曝光和處罰。通過政策引導、市場機制等手段,推動西藥原料藥企業的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最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議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對優質中西藥材的種植、生產、研發等環節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政策扶持,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建立由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生態環境、衞生健康等部門組成的中西藥材質量監管協調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形成監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