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20日
江西龍虎山盡顯「丹霞仙境」秀美多姿。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江西的好生態吸引數十萬隻候鳥飛抵鄱陽湖越冬。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擁有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生態地位。
中共十八大以來,江西錨定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1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4.68%,為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保障人居生態環境安全、促進生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維護了全省「一江雙心,五河三屏」的生態安全格局。
2024年12月12日,《江西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印發,為全國率先出台的省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標誌着江西在生態保護領域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郭美勤 黃凌媛 伍錫論 汪浩
新規出台 精準施策
江西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涵蓋了全省生態功能極重要區、生態極敏感區及自然保護地等各類受保護區域,主要分布在長江江西段、鄱陽湖、贛江源—東江源—北江源地區、贛東—贛東北山地森林、贛西—贛西北山地森林、贛南山地森林,以及省內「五河」(贛、撫、信、饒、修)源頭區及重要水域。
其內部以林地和濕地為主,其中林地佔比約87%,濕地佔比10%,包含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源地、國家級和國際級重要濕地等重要生態空間,具備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三大主導生態功能。
圍繞加強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邊界管理,《辦法》對生態保護紅線調整與佔用、有限人為活動管控、臨時用地管理、歷史遺留問題及紅線監督管理與職責分工等作出明確規定,江西開啟了生態安全保護格局新篇章,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更強更有力的支撐。
當然,生態保護紅線內也不是「無人區」,也存在少量零星的居民點、耕地等與老百姓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地。
此次出台的《辦法》立足於破解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問題的現實需要,嚴格依法依規、遵循自然資源領域相關政策要求,以嚴守為前提,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注重實操性和實用性,從強化監督、需求管理、分類施策、部門協同等多方面,加強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的監督管理。《辦法》明確了原住居民、文物保護、林業直服設施、竹林採伐經營、旅遊配套設施、線性基礎設施、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生態修復等符合准入要求的有限人為活動類型,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為相關必要且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建設活動准入提供政策審批依據。
試點先行 「江西經驗」
在嚴格落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工作的征程中,江西積極開展探索性實踐,為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體系建設貢獻了諸多切實有效的經驗做法。
2023年9月,按照「先試點、後總結、再鋪開」的模式,江西選取廬山市、靖安縣作為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縣,有序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
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工作的完成,標誌着江西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監督工作逐步由「內部」走向「公開」,由「部門」走向「公眾」,全省上下逐步形成「共管」「共保」生態保護紅線的良好局面,為做好後期監測維護、保護評估、部署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試點工作成效顯著,一方面做到精準勘界,進一步明確劃定紅線邊界的實地位置,採取「實體標識」和「電子標識」相結合的方式,在醒目位置設立實體標識牌,通過公眾號、二維碼掃一掃等形式,主動向全社會公開生態保護紅線的邊界位置、保護對象、主導生態功能、管控要求等相關信息,不僅拓寬了宣傳途徑,還強化了宣傳力度。
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梳理地方用地需求與紅線管控要求內在關係。同時結合「劃定規則」及現行紅線管控要求,對各類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研判,提供了相關建議意見,為生態保護紅線局部堪誤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觀依據。
科技賦能 管控升級
為提升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水平,江西全力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中,精心搭建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應用場景,有力支撐項目佔用生態保護紅線的不可避讓性論證和有限人為活動准入認定工作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同時,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不斷強化信息共享,在生態保護紅線邊界上設立生態保護紅線電子界樁,形成「可查詢、可分析、可管理」的信息化成果。並將勘界定標電子數據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積極促進紅線動態化、常態化、信息化管理,通過數據共享,為相關部門提供信息化服務。
此外,江西通過系統實現對項目是否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自動審查,及時發現生態保護紅線內違規審批建設用地、核發規劃許可等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制止。目前,江西省市兩級「1+12」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基本建成,形成了全域覆蓋、上下貫通、權威統一的規劃「一張圖」。
生態紅線,寸土有責。今後,江西將繼續謀劃好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守得牢」的下半篇文章,持續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在數據共享共用,聯合執法、監測評估等方面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強化監督力度,對紅線內的違法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不斷提高空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築牢江西生態安全底線,推進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