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22日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左二)聯同副局長施俊輝(右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右二)、政治助理蕭嘉怡(左一)與傳媒聚餐,餐前更一起製作賀年食品笑口棗。記者 李銘欣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銘欣報道: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率領多位官員與傳媒聚餐,她稱國家未來十年將會高速發展教育,香港教育亦會到達黃金時期,未來會以國際化、多元化、數碼化和全面化四方面發展。她又透露,正檢討專上院校錄取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令大學學位的競爭更公平。
未來主要以四方面發展
蔡若蓮昨日聯同副局長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李美嫦、政治助理蕭嘉怡與傳媒聚餐,餐前更一起製作賀年食品笑口棗,又向每位記者送上局長親筆揮春。蔡若蓮提到,中央政府上周發布《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國家未來十年將會高速發展教育,香港教育亦會到達黃金時期,而本港擁有一流的大學、優質的基礎教育、優秀的教師團隊等,能夠在國家高速發展、聯通世界同時,與國家一起發展。本港教育未來主要會以國際化、多元化、數碼化和全面化四方面發展,包括培訓傳統學術及職專人才、加強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等,以配合國家大局全力推進。
對於近年有10多萬各類人才來港,其子女的基礎教育受到保障,蔡若蓮形容這是基本權利,但大學學位面對高競爭,希望令到有關競爭更公平,所以局方正檢討專上院校錄取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並參考英國、新加坡等地的政策,同時諮詢其他政府部門及各持份者。她強調檢討過程中需考慮是否會影響人才來港的意慾、香港的競爭力及吸引力等多方面因素。
檢討「本地生定義」
施俊輝形容,此次檢討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能會從收生準則及學費兩個方面進行調整。李美嫦則指,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大學並非簡單地以「本地生」和「非本地生」二元制收生,而是會考慮學生在入讀大學前3年是否通常居住在當地等因素。
目前,香港的專上院校招生中,「本地生」定義包括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單程證、工作簽證等多種證件的學生。此次檢討旨在優化政策,平衡人才引進與教育資源分配,確保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的同時,維持教育公平性。
至於政府面臨財赤,李美嫦透露局方正籌備教資會資助大學下一個3年期的工作,正研究調整學費資助,又指大學應有「私己錢」應付學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