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月入中位數約5萬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23日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超過一半到港高才已就業,主要從事管理及專業工作。圖為中環鬧市。中通社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駿強、李銘欣報道: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推出已滿兩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超過一半到港高才已就業,主要從事管理及專業工作,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約為5萬港元,約四分一高才每月就業收入更達10萬港元或以上;近兩成高才通的配偶已就業,多數從事高技術工作。另外,教育局正檢視本港專上院校取錄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兼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說,事件引起高才通人士極度關注,擔心若其子女不能即時享有港人應有的升學福利,會影響他們來港的意欲。
近兩成高才配偶已就業
孫玉菡昨日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高端人才月收入中位數約為5萬元,約四分之一月收入達10萬元或以上。他續說,近兩成來港高才的配偶也已經就業,多數從事高技術工作。這些調查結果顯示,高才及其配偶來港對香港有直接經濟貢獻,而他們過半是40歲以下,不少更帶同年幼的子女定居香港,為本地勞動力增添生力軍,亦對香港人口結構帶來正面影響。
他又指,截至2024年底,「高才通計劃」共收到約11.6萬宗申請,當中近9.2萬宗獲批,超過7.5萬名高端人才與家人抵港。孫玉菡強調,吸引人才的同時,特區政府也注重「留人才」;特區政府的角色不只是為人才提供所需支援,而是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及新興產業,提供有利環境讓本地及海外人才發展,為建立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提供堅實的支撐。
檢討「本地生」定義 惹激烈討論
另一方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前日透露,鑒於近年有逾10萬名人才來港,其子女可在港接受基礎教育屬基本權利,令大學學位的競爭加劇,局方正檢視本港專上院校取錄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冀令大學學位競爭更公平。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補充,檢討「本地生」定義會參考外地做法,例如會考慮申請人報大學前幾年是否居港。
尚海龍昨日與傳媒聚會時回應稱,該消息一出,他手機內高才通的群組一整晚響個不停,共有1000多人發言及發起激烈討論。他表示,目前高才通來港人士的入息中位數是5萬元,即很多人都是寧願降工資來香港,為的都是希望子女可以在香港接受教育,若沒有了這些港人應有的福利,相信大大降低了他們來港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