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每年新增保費三成投A股

內地明確中長期資金入市硬指標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24日

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 張麗娟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張麗娟北京報道:「大事不過夜,更不能過年!」昨日,中證監主席吳清於國新辦發布會如是說。中證監等六部門日前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了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的具體安排,包括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等。這意味着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長期資金。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 至少年增10%

吳清介紹,實施方案既立足當下,確定了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投資A股實際規模、比例的明確指標;又着眼長遠,從建立適配長期投資的考核制度、投資政策、市場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針對性制度安排,「可以說『乾貨』滿滿。」

據吳清透露,實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一系列更加具體的舉措,包含多個要點:

——提升實際投資比例。除險資入市外,對公募基金,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同時,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

——延長考核周期。方案提出,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這對中長期資金入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

——進一步鞏固形成落實增量政策的合力。吳清表示,今次方案制定過程中,中央金融辦加強統籌協調,多部門一起緊密協同配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共同推進形成了具體有力的政策舉措,這是重要的、利長遠的制度改革。

外資亦是A股市場重要「活水」

「外資是目前A股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吳清介紹,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獲得了投資資格,外資通過QFII、滬深股通兩大渠道共持有A股大約3萬億元人民幣。他強調,下一階段,將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開放作出的一系列部署,進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資的便利性,提升A股投資吸引力。包括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完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豐富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供給等。

為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人行去年創新設立兩項工具,包括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已開展兩次操作,合計金額1050億元;在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支持下,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了打算申請股票的回購、增持貸款,金額上限超600億元。人行介紹,下一階段將適時推動工具擴面增量,相關企業和機構可根據需要隨時獲得足夠的中長期資金增加投資。

A股高開低走「不懂人情世故」

面對上述一系列操作,A股、港股市場卻沒有買帳。昨日,A股三大指數衝高回落,滬指收漲0.51%,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跌0.49%和0.37%。成交額13695億元,較上日放量2218億元。個股方面,僅保險板塊等表現亮眼。有股民大呼,「A股真的不太懂人情世故」,「節前紅包行情眼看是沒了」。同日,港股亦先升後回,初段曾重上2萬點,之後隨A股升幅收窄並轉跌,恒指收報19700點,跌78點或0.4%。

分析人士指,衝高回落的原因主要是未來新增的機構資金主要來自保險等機構,且多投向大盤價值股,因此全天大金融概念持續強勢,小微盤股資金流出更多,進一步加劇了「二八效應」。但對於新政,不能僅從短期市場表現加以判斷,從長期看,未來將有更多耐心資本流入和增持中國資產,有利於市場穩定與成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