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方位建設創新之城

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

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2月24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蔡易成報道: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深圳市委科創委辦公室主任、市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就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總體情況作介紹,並與深圳市發改委主任郭子平、市人工智能產業辦主任林毅、市人才工作局局長羅冰就如何優化深圳創新生態、精準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持續優化人才政策等方面答記者問。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榮才主持新聞發布會。

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數據,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2236.61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8.9%,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研發投入強度達6.46%;其中,企業研發投入佔比達93.3%。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達46.1萬人年。2024年,深圳市3.7萬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所得稅加計扣除金額達3798億元、同比增長11.4%,金額創歷史新高。

「接下來,市區財政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並逐步提高對中小微科技企業的資助比例。」張林介紹,深圳市將繼續加大政府財政和國資國企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引導駐深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統籌用好各級政府引導基金和社會資本,通過市場機制、市場力量,提升企業研發投入,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繼續保持10%以上增長。

深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資金等都在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和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等都出自企業。

「我們持續推動政策、資金、項目、平台、人才等創新資源更多布局在企業,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創新企業開天闢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張林介紹,2024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密度位居全國城市第一;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96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9家,總數分別達1025家、95家,增量均居全國第一、總量均居全國第二。

堅持海納百川大力引才育才

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近20萬人,增量較2023年增長55.4%,連續兩年位居《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目前,全市高層次人才2.62萬人,留學回國人員22萬人,技能人才406萬人,各類人才總量700萬。920名深圳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深圳將持續優化人才政策,重點打造事業無憂、往來無憂、安居無憂、生活無憂、申辦無憂『五個無憂』人才發展環境,吸引更多人才來深發展。」羅冰表示,與此同時,深圳將着力降低年輕人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和創業門檻,持續增強天下英才聚鵬城的良好發展態勢,讓更多「創新的種子」在深圳這片沃土上成長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棟樑之材」。

截至目前,深圳系列創業賽事已培育26家上市企業、32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600餘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進一步支持廣大青年創新創業,2024年11月深圳市在高交會上啟動了「鯤鵬青年創新創業合作計劃」。接下來,深圳將與國內外近100家創新創業大賽組織單位、知名高校和創投機構簽約,聯合推薦具有投資前景的創業項目入庫,為在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和青年創業者提供用房、資金等全要素支持,最高資助金額可達100萬元。

打造「雙一流」營商與生活環境

張林介紹,深圳將繼續實施市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類」項目資助額度最高3000萬元,論證類項目資助金額最高1億元;建設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深圳),概念驗證中心和中小試基地最高資助2000萬元;優化重點實驗室政策,對市重點實驗室最高資助500萬元,對牽頭在深全國重點實驗室最高資助3000萬元。2025年,深圳市將多渠道籌集45億元資金,用於支持訓力券、模型券、語料券、場景補貼、科技研發等,為初創企業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的資助。

「我們計劃2025年再開放100個應用場景,加速場景供需匹配,助力企業研發產品、迭代技術、驗證性能。」林毅表示,為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深圳城市全域全時全場景將「應開盡開」,讓新技術更好更快變成產品、進入千行百業千家萬戶。

郭子平表示,深圳將聚焦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全力以赴營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將深圳打造成為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最佳首選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