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6月13日
于文
香港近盛事不斷,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日前在港舉行,雲集逾800位海內外政商學界精英,為香港創科發展注入新動力。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指,論壇以「發揮內聯外通優勢,拓展環球創科合作」為主題,探討香港如何充分發揮「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促進「政產學研投」高效協作,以推動環球創科合作與發展,既彰顯香港國際都市地位與創科實力,也為香港加快邁向國際創科中心創造契機。
香港是中外交流重要樞紐
論壇落戶香港,體現國際社會對本地創科發展潛力的認可。憑藉「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制度優勢與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香港一方面可銜接國家科技戰略,乘勢融入「創新中國」大局,另一方面則與國際科研機構、科技企業、資本市場緊密聯繫,成為中外創科資源「雙向奔赴」的重要橋樑。事實上,香港創科近年已逐步建構起由基礎研究、中游轉化到下游產業的創科產業鏈。據統計,本地初創企業數目突破4700間,科研開支佔GDP比例創歷史新高,並成功引進逾200間重點創科企業落戶,其中不少已在港上市,反映香港不僅具備科研與人才優勢,更擁有成熟的商業化生態與資本對接能力。
博鰲論壇落地亦是高質量「會議經濟」的代表。特區政府積極爭取舉辦國際盛會,包括金融、文化、青年、科技等多個領域的高峰論壇,吸引高端過夜商務客訪港,有助帶動住宿、餐飲、交通、零售等服務行業增長。繼去年舉辦多項首度在港登場的國際會議後,明年國家與地區奧委會協會全體大會亦將移師香港,勢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會展中心的地位。
比起短期經濟收益,更關鍵的是透過這類國際盛會深化創科網絡、促進產學研交流及拓展海外市場。今次論壇大量來自內地、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代表參與,香港可善用會期機會展示研發實力、招商成果與政策環境,並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及河套合作區等戰略平台,推動跨境項目對接與科技產業集群發展。
須拓展全球科技合作
過去數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出三項百億級計劃,包括「產學研1+」、「新型工業加速計劃」與「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着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新興產業發展,釋放科研潛力為生產動力。此外,《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明確鎖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及新能源科技為重點方向,加速構建多元、具韌性的產業體系。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亦正快速推進,未來將成為香港創科走向國家戰略的關鍵樞紐。在「一區兩園」機制下,特區政府正研究開放數據流通、資金跨境、科研設備免稅等便利政策,實現制度創新的突破。此外,新設的三大研發院,包括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及微電子,將進一步補強香港在前沿科技的核心研發能力。
今次博鰲論壇的成功舉辦,既是對本地創科政策的肯定,也為中小企業、科研機構與投資者提供了寶貴的對接平台。未來,香港應持續以「創科+會議」、「創科+文化」、「創科+產業」等跨界合作模式融合發展,擴大創科產業效益。例如配合「夜經濟」政策等活動開設創科主題展區、設立創科市集,或透過大型會議引入海外科研機構落地孵化,推動創科成果更好融入市民生活,實現創科的國際化與在地化並行。
博鰲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不僅是一次高規格的創科盛會,更是對香港未來角色的深度確認。香港應繼續把握機遇,積極拓展全球科技合作,以創科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城市的新形象與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