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7月09日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主席 林曉輝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了一項引人矚目的政策動向——爭取「粵車南下」在今年11月正式實施,並預計在今年內會有粵牌車輛進入香港市區,每日限額設定為100個。這一重大喜訊,無疑為粵港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標誌着跨境交通管理的一次重要突破,同時也預示着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的戰略定位將迎來重大調整。
從經濟數據來看,香港機場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年客流量高達5300萬人次,其中五分之一的客流來自大灣區內地的城市,而在這龐大的客流中,包括了600萬轉機客。「粵車南下」政策的實施,將使得大灣區的駕駛者能夠通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泊車轉機」服務,直接進入香港市區。初期每日100個名額的安排,既保證了政策實施的有序性,又為後續的擴容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政策設計背後凸顯了三重經濟考量。
首先,提升區域競爭力。深圳寶安機場與廣州白雲機場的快速發展對香港國際機場形成競爭壓力。允許粵牌車輛進入香港市區,將增強香港國際機場對珠三角客流的吸引力,鞏固其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其次,培育新興消費場景。轉機旅客的停留範圍將從機場擴展至市區,帶動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發展,為香港經濟注入新活力。最後,完善跨境服務體系。實施香港標準驗車、路況導航等配套措施,既保障交通安全,又為跨境車輛管理積累經驗。
從區域協同的視角觀察,「粵車南下」實質上是構建「一小時生活圈」的關鍵拚圖。當整個大灣區的居民均可駕車往來於深港之間,兩地之間的人才、資本、技術的流動將突破物理邊界,實現更加緊密的融合。這種深度融合不僅利好香港的商貿、金融等專業服務業,更能推動創新科技產業在區域內的優化布局,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粵車南下」政策將促進粵港文化交流、推動香港旅遊業發展,並提升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性,助力大灣區協同發展。「粵車南下」政策的實施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一步,它不僅將促進粵港兩地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更將推動整個大灣區的協同發展邁向新的高度。
我們期待着這一政策能夠順利實施並取得豐碩成果,為大灣區的繁榮發展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