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續好 轉型挑戰仍存

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7月19日

正當近期結業新聞備受關注之際,公司註冊處昨公布截至6月底本地公司總數增至149.48萬間,創歷史新高,非香港公司總數增至1.55萬間,同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另有761間非香港公司在港新設營業地點,反映了不論本地抑或境外投資者,皆以腳步對香港投以信任一票,紛紛在港開公司、做生意,看好香港營商環境。事實上,由今年全年GDP預料增長2%至3%,到整體失業率處於3.5%的較低位,種種宏觀數據顯示香港經濟穩定向好;不過,微觀範疇則有某些行業遇上挑戰。有鑒香港正處經濟轉型期,當局誠須採取有效措施,包括更積極地擴大需求,爭取盡量降低箇中陣痛,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宜有所着墨。

種種迹象顯示,香港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即使外圍形勢不明朗,香港經濟依然維持增長,繼首季增長3.1%後,預料次季亦有相若增幅。在多個權威排行榜,香港在競爭力、自由度等俱名列前茅,今年還有望成為全球IPO一哥。金融業欣欣向榮,不單見諸恒指牛氣沖天,今年至今累升近兩成半,勝過納指的8%和標普500的7%,更重要的是股市交投急增,上半年日均成交金額翻倍至2300億元。在關稅戰威脅下,無礙香港對外貿易持續增長,最新5月份整體出口再增15%,輸往內地和東南亞的貨值增幅尤大。投資推廣署的數據指,今年首4月已協助了200多家內地及海外企業來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按年增長13%,包括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創科、旅遊等。但要看到,個別行業則面臨較大挑戰,餐飲零售是一大代表,消費總額和食肆收益仍未恢復疫前水平,行業失業情況有明顯惡化趨勢;另一失業重災區乃是工程界,原因之一是私人住宅的新施工大減,從去年每季平均5000伙減少三成至今年首季3600伙。餐飲業和建造業最新失業率分別攀至6%和6.8%,反觀其他行業如前述的金融、貿易等,失業率則維持在3%左右。

要進一步優化香港營商環境,方法離不開幾條:首先是要用好「內聯外通」優勢。內地經濟繼續穩中有進,第二季GDP增長5.2%,這在當今複雜形勢下絕對來之不易,內地經濟的確定性,穩住了不確定的世界,「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無疑近水樓台先受益。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加強與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的聯繫,更好扮演「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特別是把握好當前資產重置潮和產供鏈重整潮的機遇。其次是要透過基建拉動發展,尤其是加快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這不單會帶來更多工程,也有利於帶動本地內需,重中之重當然是擴大創科發展,帶動香港經濟升級轉型。再次是當局要協助行業和打工仔升級轉型,以迎合新時代所需,從而提高業界及從業員的競爭力。以餐飲為例,不少過江龍食肆大排長龍,以至勝過呈現老態的本地品牌,正說明了與時並進、識變求變的重要性。

經濟升級轉型是不容易的,好消息是香港宏觀經濟面及整體營商環境持續向好,為升級轉型提供了深厚底氣。新公司的湧現,顯示香港經濟依然充滿活力,市場對香港前景依然充滿信心,香港經濟必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升級轉型。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