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10月18日
「粵車南下」計劃爭取下月實施,運輸及物流局昨表示將透過四大策略穩步推行。作為一項全新政策,首階段實施重點是要確保新措施順利落地,事前要周全細緻地做好一切準備工夫,運作期間發現狀況亦要及時修正完善,才可推動政策效益最大化,更好達致用家歡迎、市民安心、社會獲益的多方共贏結果,包括爭取下階段進一步擴大放寬有關安排。
當局把確保安全列為四大策略之首,既回應了香港一直以來高安全系數的要求,也考慮到新政策因素及兩地駕駛模式的差異。「粵車南下」意味相關來港車流由無到有,所涉及的意外無可避免亦會由無到有;因此,「零意外」絕對不切實際,確保安全的要旨乃實事求是爭取把意外率降至最低。當局將透過多渠道向內地申請者發放「懶人包」及「一覽表」等,深入淺出介紹香港道路和駕駛安全資料,又規定入境市區的粵車須按香港要求進行驗車等。事實上,其他地方沒有拒絕香港旅客到訪自駕遊,香港本身實不應該斬腳趾避沙蟲般抗拒其他地方旅客駕車來港,何況過去資料顯示左軚車在港意外率低於整體車輛,顯示公眾不必過慮。
更多車輛在港行駛,難免會加劇塞車問題,當局的第二個策略,正是有效分流。「粵車南下」首階段每日入市區配額只有100個,可能構成的交通負荷實在微乎其微;但微觀而言,個別景點尚不排除出現「車滿之患」。當局應對之策是透過不同渠道發放旅遊泊車指南,引導旅客至全港各區的文化、體育、旅遊、展覽、購物消閒等地,並指口岸停車場會先啟用轉機停車場,以滿足經香港機場出入境的過境客需要。從十一黃金周等經驗可見,香港不少景點誠存在擴容需要,如東壩之類不論人車皆水洩不通,甚至容不下更多車流。因此,當局尚須「因地制宜」,有條件者如機場誠可增加泊位,以做大「經港飛」文章,缺乏條件的則宜提醒旅客多使用公共交通,連帶啟德體育城或有維港煙花等大型盛事時,不論南下粵車抑或本地私家車,均要提醒不建議駕車前往。
至於第三個策略做好完備配套,既是針對兩地車輛分別而談,當局將鼓勵多提供國標充電裝置、多提供「免接觸」入閘設備以方便左軚車等,各界亦要多配合以增強粵車南下的對港經濟效益。於機場加強停車場配套的基礎上,有關方面下階段宜把粵車留港最多3天擴至7天或更長,以更好滿足旅客「經港飛」的出遊需要,商界亦要做好滿足過夜客以至不過夜客來港消費需求,譬如酒店可增設「泊車+住宿」優惠吸客、商場可因應超高額消費增設超長時間免費泊車待遇等,畢竟有條件及有需要來港的粵車,以至有車尾箱可大量入貨的,預料多為高收入、高消費的高端客。
最後第四個策略是進一步簡便申請,固然是未來必由方向,會衍生出下階段的重大策略——擴大粵車南下消費。的確,當第一步走穩走順,之後就可走深走實,包括增加配額及延長留港時間等。「港車北上」與「粵車南下」互惠安排的最終目標,就是方便兩地雙向奔赴,帶動百業受惠,推進兩地融合。期望「粵車南下」能夠順利落地,進一步為兩地交往合作和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